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王伟群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我校自2016年9月规范实施“金话筒口语能力培养”的研究,独创个性化教学课程。四年来,“金话筒”口语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是校区的名片,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大声说出来,说得自信,说得规范,说得精彩”为目标,我们制定了评价机制,分全员口语考级和金话筒总决赛两层次进行,具体策略如下: 一、全员口语考级 (一)细化评价标准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科学、合理地定位目标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口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把握。 1.以课标为纲设置目标 课程标准是开展口语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通过研读目标体系,分解教学目标,确保与课程标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我们根据这个目标,对各学段在倾听、表达、交流能力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提出不同的要求,整体有序,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 分级目标如下: 2.以学生为本制订目标 在制订口语能力评价目标时,我们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学习习惯、情感因素和接受程度等,设置一至十二级内容和要求,同一年龄段分两级,即一年级设置一二级,以此类推。每级内容编排有所侧重,低年级重朗读,以绕口令、儿歌、古诗为主,中年级增加古文和即兴表演,高年级增加现代诗、散文、辩论等。 (二)优化评价过程 1.考级前,发资料 为了让学生流畅自然地表达,我们根据年龄特点,指定绕口令、诗歌散文等篇目,提前一天发资料,让他们有一晚时间熟悉材料,更自信。语文教师担任口语教师,录制一两名学生语音进行点评,给学生提供可供圈点的范本。 2.认真听,及时评 口语考级现场,18位语文老师担任评委,按照各年级背靠背互评的原则,营造轻松、积极的环境。评价时关注点要全面,或是评语言,或是评仪态,有的从内容出发进行分析,还有的就效果问题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具体如下图)。 我们把评价与学习融为一体,评委老师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要善于引导点拨,进行动态评价,每一次简短评价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评委老师全程认真聆听,和学生平等对话,对成功者给予充分肯定,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树立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婉转评价,体会到小小的鼓励,使其对下一次讲话充满渴望。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在感激中进步。 3.考级后,颁证书 评委根据各年段考级评价表核定级别,颁发证书,水平高的同学升级处理。当然,有的学生基础差,读得支离破碎,勉强完成,也得适当降级处理。 二、金话筒总决赛 (一)活化评价方式 金话筒总决赛是为有口语特长的学生准备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角逐方式获得。全校每年设立睿智金话筒2个、巧舌金话筒4个、善辩金话筒6个。 我们根据各段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金话筒总决赛的评价任务,采用即兴形式,低年级重表演式发言,中高年级重演说辩论,三分钟内完成。我们设计在各种活动的平台中发言,比如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主持一段联欢会、说说身边有趣的人或事,谈谈一本书或电影的观后感等。 以四年级180名学生为例,80%左右学生获得七级和八级,是过关级别;15%学生获得九级十级,有权利参加总决赛。我们规定学生即兴发言的可参考话题。 1.明晰要点,引导式自我评价 我们注重学习伙伴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即在同一年级15%学生(约24人)坐在同一个考场,背靠背打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口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提供评价标准,学生明确自我评价要点,学会自我诊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口语考级兴趣,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口语能力,调整学习态度,改善学习现状,从而提高效率。 2.互改互评,交流式同伴评价 即兴表演中角色表演是考级的重要环节。参与表演的同学互评,观看表演的同学给表演的同学提出意见、建议,通过互改互评,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这种交流式的同伴评价,有利于学生调整状态,增强信心,获得成功体验。 (二)深化评价应用 我们提前给参加总决赛的学生发备选话题,要求表达清晰,语言流畅,突出个性化,说得精彩。加大过程与方法的权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享受快乐的同时形成技能。因此,向学生提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冲突、有趣的情境,如低年级的买东西、中年级劝告、高年级的感谢等说说应对方法。 例如低年级模拟“购物”,我们设定以下评价标准: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尝试在虚的情境中进行真实的交流,语言流畅,语音语调美,声音响亮,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感染力。参加金话筒总决赛学生根据以上标准评分,对表演的同学有两句交流式评价,如“××说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演售货员很到位,很有礼貌”“××表演时能面对观众就更棒”“××,我给你提个建议”“××有自己的创造,很棒!”“×很自信!”等。评价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在交流式同伴评价中,每位学生都有了评价与被评价的经历。 总之,金话筒口语能力培养已然成为学校的名片,我们的口语能力教学评价机制也越来越完善。评价是为了学生学习口语而设置的,无论是预设评价、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为“提升口语能力”目标的达成服务,要把握评价的广度、准度和效度。我们力求评价内容和范围要广,在过程性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思考评价的主体,关注评价语的精确度;在终结性的检测评价中,关注评价的目标性和有效性,关注评价是否能对学情做出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