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坛现场。 通讯员 徐铭妩 摄 |
3月10日,宁波市第三期名校长工作室小学二组学员论坛在海曙区集士港镇广德湖小学举行,主题是“‘双减’下的学校生活重构”。此次论坛是一场学员校长与导师校长之间的汇报和指导,也是同行间的相互分享和交流。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王芳 【做“减”法】 “减”家长心头焦虑 “双减”减的是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校长们要做的减法,远不只这两项。 “双减”中最不淡定的是家长。减少了学科类校外培训,孩子成绩会不会下降?会不会造成阶层固化?市场需求仍在,会不会造成“私教”盛行?“双减”会不会造成孩子“放羊”?不公布分数和名次,怎么知道孩子的成绩呢?……鄞州区东钱湖镇中心小学童军校长经过调研,梳理出了家长的担忧。 为防止“学校减负,家中加辅”现象,校长们的一大做法是:减家长的思想包袱。 “我们通过家长会,帮助家长转变‘唯分数论’的观念,比如,孩子对于你的安排是否满意?孩子成长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律?孩子的超前学习会否影响他的学习效果?运动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等等,引导家长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眼下孩子的学习。”鄞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校区执行校长张王维介绍。 广德湖小学王波校长的做法是:设立家长信箱,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双减”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校园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通过家长学校的系列讲座,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来自华东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的导师校长陈伟忠认为,“增进家校合作,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将是决定‘双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也分享了在学校成立摄影、篮球、羽毛球、茶艺等家长社团,以及家长聊吧、家长学堂等增进家校协同育人的种种做法。 “减”评价中的分数 早在“双减”开始前,有些学校就在探索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双减”后,评价改革进行得更彻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 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打造了以“乐”为核心的“测评俱乐部”,通过面试、派对式情景模拟等科学方法,对学生知识掌握、学习情态以及发展潜力等进行客观的测量与科学评价。“在期末阶段,每个荣升会员的同学都能在学校休学典礼上被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并获得奖品。”校长马虹亚说。 鄞州区实验小学结合《小树苗成长手册》,重新修改制定班级德润币的发放细则,把德润币分为品正币、乐学币、创新币、体健币、爱劳币,“这些德润币也是期末评选‘实小之星’‘阳光学子’等各类先进积分量化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班级或个人好的现象发放‘表扬卡’,对于不足的发‘温馨提示’卡等。”张王维校长说。 【做“加”法】 “增加”教师专业素养 “双减”并不是简单的“减”,而是对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校长们在“减”的同时也在做“加”法。 广德湖小学着力抓备课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备课常规,实行作业预案审核机制,各年级学科组制定整体作业计划,包括对学生易错题型进行综合分析,找准重难点,提高设计质量,精准布置作业。 “我们增强课堂效率的突破口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无效问题,把握提问的难度与层次,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从以往的‘是什么’向‘为什么’‘你怎么想’等开放式的问题转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张王维校长介绍。 农村学校师资薄弱,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呢?“我校与周边6所同类学校建立七校联盟,调动每所学校的较优师资,抱团群策群力开展分层作业设计与研究,提高了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宁波市修人学校裘申魏校长说。 “增加”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无论是“1+X”模式,还是“5+2”模式,“双减”后的课后托管服务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这是校长们乐于看到的。 “在托管服务中,各年级值班老师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答疑和个别辅导,这不仅有利于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还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得更加精准,做到及时补弱,保证了教学质量。从家长得到的实惠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两方面上获得了双赢。”张王维校长说。 “增加”拓展性课程的开发 “双减”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多出来的时间里干嘛呢? 宁海县力洋镇中心小学的做法是“崇文尚武”,一方面构建诗意校园,另一方面开发“山后武术”特色课程。校长谢肃威介绍,“崇文”是在原有儿童诗阅读与写作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举办“童诗节”,包括儿童诗诵读比赛、儿童诗书画展、现场儿童诗创作比赛等。这所乡村小学还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去田野采风,“走一走,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细心观察,现场创作童诗,教师现场点评,以此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尚武”是把力洋地方文化“山后武术”引入校园,进行课程重构,建立武术训练“2+1”模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 谢肃威校长和陈佳美校长的做法异曲同工。陈校长在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翔云校区增加了阅读和实践,比如,让课外阅读课程化,开发了适应学生天性的课程。 “增加”对教师的暖心举措 “双减”后,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和延长的上班时间,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增加教师的工作热情,也是校长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广德湖小学通过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解决了教师工作时间延长的难题。学校还重新设计《教师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等,用电子备课取代部门手写备课,规范工作会议制度,通过精简教师资料填写,减少事务性工作,少做无用功,鼓励教师多投入时间到自我提升方面。“我们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暖心饭盒’。开设课后托管服务以来,学校不仅为教师提供晚餐点菜服务,还开设了晚餐外带,让老师们下班后可以与家人一起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晚餐问题解决了,教师值班课后服务就更安心了。”校长王波说。 校长们的思考 远不止简单的“加”和“减” “双减下的教育,不是简单、功利地做加减法。”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托住教学的‘底’,就是托住教育的良心;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生命闪烁光芒,成为孩子的伯乐,是教师师德最好的体现。” “课后托管,不能理解成‘拜托你管管’而已。要让每一项托管内容都指向质量,每一段托管时间让学生都感觉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当前各校一些好的做法并不是‘双减’后才有的,而是顺应新形势所做的适当调整。这恰恰说明了,好的东西不宜摒弃。我们可以小步慢走,一步三回头,多反思。” “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共富’。新形势下,我们要将‘双减’教育与‘共富’教育相关联,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让孩子们得到最合适自己生命发展的教育。” …… 在这场论坛中,校长们各抒己见,言语中不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可以说,“双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生态,它扭转了教育不良的发展趋势,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朝着“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迈步行进中,每个校长都在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