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开考,“教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近年来,这一考试热度居高不下,甚至有网友打趣道,教资证已经和学位证一起,成为大学生毕业的标配。这次考试宁波就有1.3万人报考。参考的人、专家各自怎么看?记者为此做了采访。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实习生 项睿铖 A 报考热度不减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制定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一般一年两次,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举行。 2020年因为疫情,上半年的考试暂停,两次考试合并在下半年举行。因时间冲突等原因,我市报考人数比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仍有2.2万人参考。 到了2021年,“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当时外界猜测教师工作时间、辛苦程度的增加可能会影响中小学教师从业人员的增加,但实际情况是报考人数比上年猛增了1万,想做老师的人还是很多。2021年上半年共有1.5万人参考,下半年共有1.7万人参考。如今2022年的“教资考”拉开序幕,从相关话题空降热搜就能看出热度依旧,在“双减”政策与疫情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仍有1.3万人报考。 B “盲考”现象依旧存在 记者在考点外蹲守,发现因蹭热度,“盲考”现象依旧有,特别是“教资考”的主力军——在校大学生,总觉得在内卷就业环境下,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待遇还是很不错的,看好大形势,都想来试试,毕竟在找工作的节骨眼上,多一个证书就多一种选择。 考研失利加上父母的劝说,宁波工程学院学生程静报了高中数学的教资考试。考试前她正在忙着学校的毕业实习,每天只有晚上的时间能看书,本以为自己这次考试希望不大,但也许是被考研磨砺了心态和实力,她觉得教资的题目做起来还是挺顺手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虽然报名开始时是盲目的,但考完后她还是感到了一种踏实。 经过健康码、核酸检测证明等查验,宁波大学大四学生李岳儒走进了浙江万里学院钱湖校区考场。今年她参加的是高中语文教资考试,因为复习备考的时间没有那么长,心情很忐忑。她在等待进考场的时间,还拿着写满笔记的复习资料和笔记本做最后的复习。 进考场后,李岳儒发现教室里还是有许多位置空着,很多考生报了名但没有前来参加考试,不知怎的长舒一口气。 像这样一个考场里连着好几个空座位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些考生也在讨论,一方面可能受到疫情影响,部分报了名的人无法到场参加考试;另一方面“双减”政策发布后,不少培训机构转型甚至关闭,可能担心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降低了,索性一些人不来考了。 但还是有一些怀揣教师梦想的人参考。陈小姐毕业三年了,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经常要加班,工作压力大。家长建议她换份工作,去学校当老师,而她自己也觉得老师这个职业还是很有亲切感,自己也比较喜欢跟孩子相处,于是报考小学方向教资。尽管对于非师范类考生来说,无疑有一定难度。“希望能如愿!”陈小姐笑说。 建议 报考过程中需要更加理性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2022年起参加免试认定改革的有关高校相关师范类专业,2022届及以后年份相关师范毕业生凭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结果,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 根据自愿原则,符合免试认定改革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和师范生也可自行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 今年的报名公告还特别强调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只是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一个必要环节,学历层次、所学专业、身体条件、专业技术资格、技术等级等都是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报考前建议详细了解本人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所在地的认定条件,谨慎报考。 可以说,教师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的同时,教师的从业门槛也越来越高。 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陆少颖表示,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大学生加入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大军中,这反映出当前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但教资考试只是教师准入门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单纯考证还远远不够。 考生在报考过程中需要更加理性,不要盲目扎堆报考。建议想要报考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下一步将要如何去走,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