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基层教师课程教学设计如何突破原有模式?大家又有何心得体会?近段时间,《明州教育》专栏联合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对此开展论文征稿。经审稿委员会评审,现刊出其中部分优秀论文,供各位老师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马基法 进入21世纪,科学学科在教学深化、人才培养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科学作为入门,更是关键所在。通过扎实高效的科学教学,能够非常好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更好地去感知世界融入生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后续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科学学习如何在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前提上,有力地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热情,深刻把握科学学科的精髓内涵,真正地实现增量减负。 一、当前“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相继出现,他们以五花八门的方式手段影响学生家长的判断,从不同角度来强化学生及家长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选择了给学生报各种类型的校外培训班。虽然参加各种类型的校外培训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国家正常的义务教育安排下,过多过杂的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对家长而言,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经济成本付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校外培训机构产生了不满情绪,校外培训机构对学校正常的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学生将主要的精力从跟着学校教师走,出现了跟着校外培训机构跑的怪相。同时,由于校外辅导机构的存在,个别教师也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讲解知识文化不够深入,认为反正有校外培训机构,学生不会的可以去问他们,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当前的师资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减负,我们国家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在实际落实上还是存在着学生作业负担减不下来的现象。本质上,学生作业多,也是教师希望学生快速成长进步,希望学生将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殊不知,过多的作业安排,反而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探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处理作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容易对教师、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如何更好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怎样将学生及家长的重心集中到学校课堂上,怎样让学生从繁重的课堂作业中真正解放出来,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只有给学生营造了高效精简的课堂学习环境,规范好了校外培训机构,这样才是真正的对学生负责,也才能为后续的人才队伍培训夯实基础。 二、“双减”对小学科学学习提出的几点挑战 科学,讲究的是探究,注重的是创新,明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内涵,但是也离不开相应的练习,有效的训练引导,才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弘扬科学精髓要义。这,也是深化小学科学高质量“教”与“学”的关键。 “双减”背景下,传统的小学学科学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挑战,这需要精准分析,才能更加有力的迎上去,确保小学科学学习实现质的飞跃。 (一)如何精准有效安排学生作业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有限,在学习了解科学知识上,少不了一定的作业辅助,通过不断学习探究,学生才能对相应的科学知识内容有自己的把握,才能感受到科学世界的魅力,从而一步步培养起学生融入科学世界的兴趣。但是,“双减”背景下,明确提出要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时间。 怎样站到“双减”的角度上,考虑好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在最少的作业负担中,理解教师的教学初衷,把握学习的关键节点,这是科学教师当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如何塑造更好的师生感情关系 有了好的心情,才能信心百倍地投入,对于教师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是被动参与,教师往往会占据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虽然也会给学生提问发言的机会,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践行并不是特别到位,学生内心的问题、想法难以更好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认识,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课堂教学不理想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都不利于科学良好“教”与“学”氛围的塑造。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凡事都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做文章,朝着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内心的疑惑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才能让学生尽快吃透科学知识的精髓内涵,为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堂,让教师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自己的付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三、小学科学学习增量减负的主要做法 21世纪,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科学则是基础性的一环,扎实的科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培养探究创新精神,能够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起来,这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科学学习的增量减负,直接关系着小学科学学科内涵性、价值性的体现。为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安排课程,作业安排要突出一个“精”字 合理安排课程:与以前的学习与授课时间相比,在“双减”背景下,授课时间缩短,那么也就意味着授课内容要更加丰富,在规定时间内,用自己学识的渊博,经验的丰富,为小学生带来生动而又不乏味的科学教学。同时,要注重发挥出小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科学课堂内容进行靶向预习,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集中汇总,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自己的弱点,教师针对性的讲解提升,学生在学习上也更加有成就感,避免了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教学。在作业安排上,要围绕着学生的困难、疑惑展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安排不一样的作业,实现学生的针对性学习成长,从而引导整个班级科学学习的突破。 (二)发挥带头作用,作业安排要突出一个“准”字 教师,是学生的贴心人,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更是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按照规章制度授课,这不仅仅是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表现,更是言传身教的表现。教师起到了带头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也就知道遵守法律,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研究发现,在规范有序的教学环境下,“教”与“学”的成效也才能更好提高。同时,在科学教学中,还要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位置,教师的一切都要跟着学生走,教师要从主角光环下退出来,将学生推上去,鼓励学生围绕着科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则从旁指导、鼓劲,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放飞自我,这对于学生学习潜力释放、探究能力提升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更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作业,是少不了的,但在科学作业布置上,要注重一个“准”,要与教学的重难点结合,要与学生的困惑衔接,让学生通过有限的作业更好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把握好自己的学习方向,才能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上方向更加明确,思维更加清晰。 (三)发挥互联网+作用,作业安排要突出一个“活”字 以往的作业安排,更多是纸质形式,需要学生反复地写,不停地练,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记忆,容易让学生疲劳、抵触。 互联网+背景下,在推进小学科学教学上,教师可以选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进行更加丰富的作业安排,考虑到小学生对视频、图片更加感兴趣的实际,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搬到网络上。例如,在《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推送各种环境污染的视频,让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各种典型案例呈现出来,学生沉浸在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中,更能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内心的欲望会推动着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保护环境实践当中去,明显比纯粹的纸质文字作业效果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