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寻美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4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城小学拓印版画

美术课开进慈城古镇 古老印刷术“活”起来

学生正在拓印古镇墙壁上的图案。

    ■开栏语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校本设计到校园环境,从课程安排到实践活动,从老师教导到家长配合,每一个细致的环节都对孩子进行着“润物无声”的审美教育。

    今年年初,宁波市教育学会、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宁波教育学院、现代金报四家单位推出了钱湖美育讲堂,开启了宁波中小学“美育创新优秀案例”申报评选。今天起,我们将走进这些申报学校,看看它们的美育品牌、美育课程和教学实践经验,一起来“寻美”。

    金石传拓是以纸紧覆金石器物的文字、图画上面,然后用墨敲击打印。这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复印机、照相机发明之前,传拓是图像甚至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印刷术”。

    古镇韵味,拓印留痕。宁波市中城小学位于江北区慈城古镇,学校基于地域文化进行美术探究活动,让金石传拓成了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文 张培坚/摄

    覆纸、湿纸、打磨、上墨……

    在课堂上掌握传统技艺

    近日,记者走进中城小学,探访该校的拓印课堂,美术教室里格外热闹,美术老师傅凤亚正在组织学生制作拓印版画作品。学生们从老师手里领取了拓印的纸张,挑选好自己要拓印的作品,就忙活开了。

    覆纸、湿纸、打磨、上墨……操作需要用到的材料很多,有瓦当、拓包、墨汁、棕刷、毛毡、油纸、调色板、宣纸等。一系列流程下来,一张精美的拓印版画作品就诞生了,有凤凰图样、花草图样、建筑图样、文字图样等。

    601班学生俞嘉琪,从四年级第一次接触到传拓就爱上了这门课程,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其一系列操作已像模像样,“这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我觉得它很美,拓印的时候我感觉心很静。”

    学生们初次接触金石拓印时,当通过拓包的点点拓印,图案慢慢呈现出来时,学生们感到非常新奇。经过一次次练习,一次次尝试,学生们掌握了控制水分、墨色变化的技巧,作品也越来越精彩。

    拓印版画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还让他们变得更为自信,对生活充满热情。因为能力的提升,拓印社团的学生们喜欢去参加作品展示表现自己。比如在2021年10月学校的新校舍建成30周年校庆纪念中,他们又露了一手,让前来的客人眼前一亮,也对这一传统的传拓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位班主任跟我说,班里有个孩子以前语数作业经常不认真完成,但是自从在一次班队课上,老师表扬了他的拓印作品,并且当场让他给同学作了演示和指导后,他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成绩也有了起色。”傅凤亚觉得,小小的传拓,在每一次尝试中默默影响着所有接触它的孩子。

    把课程开进古镇巷子里

    近距离感受古建筑的美

    不仅在教室里,学校还把传拓课堂开进了古镇的巷子里。

    慈城,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这里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古县城”的美誉。它是江南极少数保存较为完好的县城,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还有孔庙、会馆、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构筑物。

    中城小学就位于慈城古镇当中,瓦当、石窗、牌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在孩子们的周围。如何发挥这些传统资源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发现这些古建筑,感受古建筑之美,一直以来都是该校积极研究的内容。

    早在2014年,该校就进行了慈城古建筑在小学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和研究这一课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了牌坊、石窗、孔庙等多个不同主题的建筑特色,运用线描、摄影、儿童画创作等形式进行表现。2019年,学校引入拓印版画,它的加入更能展现古建筑的原汁原味,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拓印,更深层次地感受古建筑中的雕刻之美。

    当学生们掌握了拓印技艺后,老师带领他们走出教室,来到古镇中。一次外出采风时,拓印社团里的一名学生摸着古墙上的斑驳痕迹,忽然有了新发现,他急匆匆地跑过来告诉老师:“老师,我发现墙上竟有一些小字。”大家凑上去一看,果然发现墙砖上刻了不同字体的字,有的是寿字,有的福字,有的是福禄寿三字。

    大家对这一发现非常感兴趣,拓印完这些墙面后,老师还布置了一个任务,去研究一下,这墙面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字呢?在这里,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被挖掘了出来。

    学校还组织过去慈城城隍庙进行拓印的活动,让学生自行观察古建筑中的角角落落。瓦当上云纹图案,窗框木纹上的蝙蝠造型,大门旁石鼓上的祥云纹……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纹样全部拓印了下来。

    编印校本教材

    打造学校美育特色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团的教学,学校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编写了一本版画课程《古镇印迹》,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古镇的建筑知识、人文知识,以及教学实操的案例展示。

    学生们用拓印的形式去感受慈城古镇里九曲巷瓦片墙的独特韵味,欣赏尚志路上贞节牌坊雕刻之美,寻找古镇小巷石板路上的古朴痕迹。如今,中城小学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传承学校,传拓是学校特色之一。

    该校校长徐扬威说:“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小小传拓孕育着强大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古建筑的美,进一步感受家乡人文美,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提升学生创意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专家点评

    金石传拓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特殊印刷术,也是一种延续物质文化痕迹的手段。

    中城小学巧妙地利用了地域优势的特点,激活了这古老的传拓技艺,这一活动不但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更是以培育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指向,让学生走向生活,鉴古开今,领会体悟传统文化艺术背后的内涵精神。

    学校以“校本课程”为依托,让学生感受到古建筑的雕刻之美。与慈城古镇风俗活动相关联,让学生多方面参加非遗活动的展示。这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金石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如何让金石传拓与慈城古建筑的融合走得更宽?课程的研究上面可以更加深入和多样化。我想中城小学的探索者们一定会在后续的课程研究中注意到这一点。

    正高级教师、宁波市名师(美术)吴相撑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