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简介 葛林高 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宁波市首批四有好老师 奉化区实验小学 高级教师 推荐理由 20多年科研型教师成长之路,一串串成果不是他的勋章,让大多数学生犯难的知识变得不难,才是他科研探索的不竭动力,也是他的荣耀。 |
 |
葛林高老师正在上公开课。 受访者供图 |
精干短发、瘦削脸庞,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若穿一身长衫,教书先生的儒雅气质更显浓郁。 他是奉化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葛林高,从教20多年,他有两副“面孔”:课堂上他是风趣幽默、细致耐心,让学生期待的语文教师;课堂外他是专注教学科研、理论深厚、让同行敬佩的“习作专家”。 翻看他的教学成果,国家级、省市级荣誉颇丰,但他没有忘记“科研的阵地在课堂”。“当学生碰到难点时,好老师应该有系统科学的方法,辅助他们爬坡过坎,不惧怕。”葛林高就是那个让语文学困生也不丧失信心的好老师。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让学生害怕的习作课变得“面目可亲” “南风轻轻吹送/相聚离别匆匆/再过一个学期,我们就要天各一方/曾记得千万个困难险阻,我们共同渡过/曾记得……”这是葛林高老师执教的《毕业赠言》习作课上,一名六年级学生当场写给同学的赠言。 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难点,但葛林高老师的习作课“面目可亲”。多年来,他致力于研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在研读国内外大量科研论文后,探索“动态语境”习作教学。 创设动态语境,简单讲就是让学生根据表达意图,面向读者对象发起对话,在起草、修改、发表中与读者发生共情、共鸣、共享,从而产生有目的展开习作。 在这堂习作课上,葛老师创设“毕业”场景,让相伴六年的同学互为读者对象,通过照片、音乐、学生讲述等启发情感,讲解赠言格式和写作要点后,让同学们自由展开创作。 “格式正确打一颗星;有惜别、祝福的打两颗星;言之有情的打三颗星……”葛老师的习作课,范文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同伴启发、同学互评。 赠言写好点评完毕,并不意味着课堂结束。把赠言念给对方听,让同学切实感受赠言的效用,加深读者意识,是葛老师习作课的重要一环。 “不想说再见,珍重到永远”“朋友,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面对面讲出毕业赠言,有好闺蜜相拥而泣,有好兄弟相视一笑,这样的习作课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 “语文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的语文课也不能设置太多框框,让每个孩子有机会畅所欲言,在表达中发现思维提升点,厘清思维逻辑,提升思维品质。”葛林高说。 一堂公开课让他走上科研型教师之路 葛老师的语文课,看似平平无奇,仔细琢磨“不一般”,这是葛林高老师的“AB面”。 2000年,葛林高分配到奉化区居敬小学。初生牛犊不怕虎,入职两个多月的“青椒”(意指“青年教师”)就开始职业生涯第一堂公开课。 “讲的是《小马过河》,为了让小朋友理解老牛和松鼠对河水深浅的不同看法,我做了动物卡通贴纸,同一条河流,老牛‘贴’进去,水淹没到哪里,松鼠淹没在哪里,通过对比让同学们理解。”葛老师精心准备的第一堂公开课,受到教研员和专家老师的一片赞誉。 20多年前,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交互式教学体验还未广泛应用,这种卡通贴纸模拟“小马过河”的互动课堂还算新颖,受到赞誉的葛老师也觉得课堂“很赞”。 “可是从课后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来看,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掌握。”这让葛老师陷入沉思,“课堂设计不是搞包装,造花炮,弄名头,也不是看优秀学生的情况,而是应该兜底绝大多数,让他们学懂弄通。” 第二年,葛林高自考攻读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他要做一个懂行的专家型教师。也正是从2001年起步,葛林高一边攻读学位研究教学,一边在课堂上实践摸索。他一头扎进教学科研中,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如今,再去听葛林高老师的公开课,就能明白什么叫“大道至简”。没有华丽的噱头,没有炫目的技巧,也没有严丝合缝的预设情景,教学成了行云流水般师生、生生思想的碰撞和启迪。 他带动一批教师在专业上提升 看似朴实的课堂,背后是葛林高20多年的科研探索。 葛林高的教学成果、学术专著,以及斩获的荣誉,拉出来是长长一串表格。 他是全国新体系作文教学观摩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名师工作室首批优秀学科带头人,他有45个课题在各级立项,有40多篇论文、案例发表在核心期刊,斩获的省级学科论文奖项不在少数。 葛林高是科研能手、教学专家,这在奉化教师圈成了“共识”,邀请他坐诊把脉、指导教研的学校越来越多。2016年,葛林高发起共建跨区教科联盟。奉化居敬小学、余姚姚北实验学校、宁海强蛟中心小学、海曙洞桥宁锋小学以及奉化区域内六所学校都是教科联盟学校。葛林高作为科研导师,带领团队在课题项目、论文设计、课程改革、校本研究上整合校际间优势教育资源,共建理想的教育社群,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如今,葛林高分配至奉化区实验小学,成为学校教科团队——合创研习社负责人。“有老师戏称,我这里是专家门诊,课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不管哪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一起探讨。”葛林高也愿意倾囊相授,他知道“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才能跑得远。” 回想20多年专家型教师成长之路,葛林高不想谈辛苦,不愿说奉献。“是热爱,别人觉得很难的教学科研,于我是一种快乐,因为我心里装的是学生,我把教育当做事业,我要探索系统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害怕的难点,变得不难。”这是葛林高的职业追求。 “以前备课会精心设计每句话,还会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景罗列出来,针对性引导。现在把模块列出来,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知识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究中积极建构。” “语境动态支持教学方法推广了,可是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我去研究。” …… 听葛林高老师20多年的教学心得,“好老师”的形象愈发清晰。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