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聚焦宁波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教共体全覆盖、健全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市人大代表为教育均衡“支招”

柴利波代表。 受访者供图

林群代表。 受访者供图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均衡话题,依旧是今年两会上代表们热议的焦点,不仅如此,他们还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少好建议,实现教共体全覆盖、健全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等,都是社会关切的热点话题。□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实现教共体全覆盖

    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义务教育段学校教共体实现乡村、镇区全覆盖”,今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在部署2022年教育主要工作时提到这么一句话,让宁波市人大代表、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柴利波颇为振奋。

    柴利波代表说,实现教共体全覆盖,是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也是老百姓呼声最高的需求。当前,一些农村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办法送孩子到城里读书。但这么一来,一边农村小学师生比严重倒挂,造成资源浪费,一边城区不断扩招、建新学校,教育不均衡更加突出。

    “如果家门口就有好的学校,我想对于这部分家长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柴利波代表认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不够优质的原因很多,除了硬件,更多的是管理、是师资、是资源。

    为此,她提出四个建议:

    一是管理同频,让管理层定期进行交流探讨,分享办学经验和计划方案,提升受援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是师资互通,让优质学校选派优质教师定期去农村学校辅导,让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挂职学习或者短期学习。为更多农村教师创造分层接受培训的机会,包括师徒结对、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

    三是资源共享,优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与受援学校实行全面共享。如好的课堂设计、教学课件、校本作业、项目研究等,尽快带动受援学校同步发展。

    四是学生共融,可以利用“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和节假日进行学生线上线下互动,打开受援学校孩子的眼界,让他们从小有梦想,立志而勤奋,勤奋而成功。

    “人”是教育的关键

    加强优秀青年教师引进力度

    义务阶段要如何从基本均衡走向高位优质均衡?宁波市人大代表、海曙古林镇中心小学校长林群,有着30多年教龄。之前,她和海曙区教育系统的同事们就这个议题进行调研,在这次参会时提出了具体建议。

    林群代表提出,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城市,教育理应走在全省前列、全国前列。但提升教育质量不应只关注学校硬件建设,更要关注校长培养、师资提升、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也就是“人”是教育的关键,要加强优秀青年教师引进力度。

    她建议,针对教育系统与其他事业单位的用人差异,根据博、硕、本、专等不同学历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等不同类型人才特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断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做活优秀青年教师引进这篇“大文章”。

    特别是“创新引入机制,简化程序步骤”这件事,林群代表建议,引进高层次、高技能或急需紧缺人才需要通过招聘方式进行的,可以开辟“直通车”,实施“先招聘、后备案”的模式,全面由招聘单位自主组织。

    对于重点高校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招录时直接开辟“绿色通道”,采用直招模式确定拟聘人选,不受招聘指标数、招聘岗位数3:1(应聘数和招聘指标数)的限制。

    对于招聘奥赛金牌教练、智慧教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特殊紧缺专业、特殊技能人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确定考试方式,实行“用啥考啥”“为用而考”,重点测试专业能力,保障单位用人自主权,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供坚实保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