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用主义的“背默” 该不该受推崇?

    背诵和默写(以下简称“背默”)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教学(学习)方式,对知识的记忆吸收和巩固强化有显著作用。在笔者的求学经历中,这两种方式主要用在语文、英语学科的学习上,部分文科类学科比如政治、历史偶尔也会用到,但近期参加的一次教育调研刷新了笔者对这一情况的认知。

    那是一所重点高中,据了解,除了数学和物理,其他所有高考科目都用上了“背默”这一立竿见影的学习利器,校园里随处可见一些学生捧着书本念念有词,一些情状甚至颇为滑稽可笑,还有不少学生排着队接受老师 “背默”考核,“背默”过关则喜笑颜开、如蒙大赦,不过关则垂头丧气、继续背默,背默过关与否成了学生学、教师教一条重要的检测标准。老师们坦承,背默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比较“土”、比较“LOW”,但在对付学考、选考和高考方面却不失为“三板斧”,立竿见影,简单有效易操作,背下来、默出来,考场上自然能够沉着应对,顺利得分了。 据了解,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很多普通高中都存在。

    看起来,尽管课程改革、考试改革、教学改革一直在推进,各种素质教育成果也遍地开花,但相当数量高中学校依然沉浸在浓厚的应试氛围里不能自拔,“学习方法千万条,能拿高分第一条”,高考竞争和办学竞争双重压力下,实用主义自然占据上风,“背默”方式依然大行其道、备受推崇,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根本改变,某些方面甚至变本加厉、积重难返。

    “背默”需不需要,可不可以?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自古以来它们都是重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当今时代,知识浩如烟海、信息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脑科学等科学技术正在或即将深刻改变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态,泛在学习、精准教学、未来学校雏形初显,学习和教学的内容、手段、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阶思维”“创造能力”“核心素养”等成了我们需要孜孜以求去达成的教学目标、育人规格,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场馆学习、项目学习、综合实践、博物馆课程、创客教育、集成式STEM教育、人机协同互动等新的学习样态或者说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兴起。“背默”这种学习方式在现代和后现代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视野中越发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它应该缩小势力范围,被更能发展个体创造性、主体性、意义性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所覆盖、刷新,这是对教学的解放,也是对人的解放。

    追根究底,大量“背默”以及与之类似的疯狂“刷题”“刷卷”“炒冷饭”的盛行,一方面是为应试教育、成功焦虑、内卷竞争所裹挟,另一方面也源于学校管理者、教师在教学理念、实践和能力上尚停留在传统保守层面,无法走出机械灌输、权威控制的思维定势与习惯偏好,尚未形成与时代发展同步并具有前瞻视野的角色意识与胜任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对症下药都任重道远,但亟待破解。

    远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