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同心战“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身“大白”、直播网课……

“居家”老师抗疫忙

郑老师在家上网课

林虹老师和妈妈

鄞江镇中心小学陈佳瑜老师(右)在集士港一核酸检测点当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这波疫情,海曙区鄞江镇中心小学有多位教师被划进了“三区”,在居家进行健康监测的日子,他们不仅给学生上网课,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从园丁化身守护一方的“大白”,比以往更忙碌了。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母女档、夫妻档……  他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林虹是四年级英语教师,她家所在的海曙区宋家漕村宋成佳苑于4月8日一大早被划成了防范区。“居家”后,林虹看到了楼下“大白”们的辛苦,每天一大早通知居民们下楼检测核酸,还要在核酸检测点维护秩序等。林虹的妈妈是村民代表,8日当天就开始在小区做志愿者了。“妈妈,明天如果有需要叫上我吧。”林虹主动请战。

    4月9日早上6点,林虹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来不及吃早饭的她马上下楼,穿上大白套装,开始和妈妈一起工作了:登记宋成佳苑5幢、 6幢、7幢、8幢做过核酸检测人员的名单,让他们出示健康码和姓名,记下每个人的具体住址,一遍又一遍地问“你是几幢几零几室啊”“你们家几口人,都来做过核酸了吗”……等所有人做好核酸,已经9点多了,林虹这才脱下防护服,回家吃早饭。

    “有些事情体验过才知道真的不容易。”林虹老师在志愿服务中感触最深的是,原来穿着大白防护服走路也不方便,中途也不能上厕所,不然防护服就要重新换一套了!“医护人员辛苦了!疫情快快退散吧。”她很感慨地发了条朋友圈。

    4月8日,海曙区集士港镇格兰春晨二期被划为防范区,鄞江镇中心小学的一对夫妻教师方科和严嫔嫔的家就在这个小区。

    方科是602班的班主任,虽然不能去学校,但他不敢有一丝懈怠。早上六点半开始,他就在家长群里查看每位家长的二码(行程码和健康码)。接着,根据学校防疫指示,班级群发送最新官方涉疫信息、更新学生基本信息、录入系统……“校园防疫,班主任有责任站好岗。”他说。

    妻子严嫔嫔是美术教师,任一年级副班主任。4月8日晚上,社区群里通知“明天分发物资,需要志愿者帮忙”,夫妻俩看到后立刻报名。4月9日上午11点,货运车如期而至,方科、严嫔嫔和社区其他志愿者们一起,按照分组有序等候,大家一起搬运、清点、分发,以最快时间把新鲜的蔬菜、海鲜分到每一位住户手中。

    陈佳瑜老师到鄞江镇中心小学任教还不到一年,去年8月份才入职的她,平时是一个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小姑娘,4月8日,她看到村委会通知,集士港镇一工厂需要志愿者,身为党员的她立马报名。

    4月9日凌晨四点半,陈佳瑜就起床了。五点在龙观乡集中点乘坐大巴车前往集士港核酸检测点。

    六点钟到达站点,穿上防护服,做好各项保护措施,陈佳瑜分配到的任务是协助医务人员对每一位受检者进行扫码登记。遇到一些年纪大的工人,她需要教他们如何出示健康码。现场还不停地维持秩序,叮嘱他们注意一米间隔,不要靠得太近了。直到九点半,检测才结束,中途连一口水也没喝过。

    第一次做“大白”,陈佳瑜说:“特殊时期,作为党员,我不挺身而出,愧对胸前红艳艳的徽章。”

    直播语文课  “郑老师的声音比平时还响亮”

    家住鄞州区潘火街道格兰郡庭的郑海波老师,4月7日也“居家”了,因为当天她所住的小区被划为防范区。

    不能耽误孩子们的语文课!在校长室、信息组老师的协助下,当天下午,305班的教室里就安装好了摄像头,郑海波利用微信、QQ、钉钉等软件进行调试,师生们相互能看到也能听到了,连线成功!

    4月8日的两节语文课,“云”课堂开启——学生坐在教室,郑老师通过大屏幕直播的方式上课,“同学们好!在疫情特殊时期,老师在家通过网课的方式给大家上课,虽然隔着屏幕,但我相信我们的互动交流是没有障碍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宇宙的另一边》……”

    对郑海波来说,往日手中的粉笔变成了鼠标,对学生们而言,这样的语文课也特别难忘。“同学们看到郑老师出现在屏幕前,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郑老师还让我回答了问题。”“原来直播课还能边听边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太神奇了!”小朋友们纷纷在日记里写道。

    直播课也成了家长们热议的话题,“小宝说视频里的郑老师声音比平时还要响亮”“女儿说最有意思的是郑老师平时用粉笔写字,现在是大屏幕上一串串文字跳出来”“宇宙的那一边有什么不重要,电脑的那一边郑老师的敬业负责和对孩子们的关爱才是最珍贵的。”家长们希望疫情早日过去,郑老师早日回到“小神兽”们身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