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4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减”政策下,基层教师课程教学设计如何突破原有模式?大家又有何心得体会?近段时间,《明州教育》专栏联合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对此开展论文征稿。经审稿委员会评审,现刊出其中部分优秀论文,供各位老师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科艺托管并蒂花开 创意课程阡陌纵横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张伟强

教育部要求落实“双减”的同时积极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参加户外运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的机会和时间,落细落到实处,增加学生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健康发展,这也给学校课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如何在基础托管服务之外的素质拓展服务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成为了当下学校的重要课题。

    一、创意“艺”点通,科艺融合经纬有序

    在此背景下,学校在素质托管服务中,逐步开发并实施《艺点创意》校本课程,把艺术表现和科创活动相结合,作为学科知识的有效拓展,既致力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又能反哺国家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程体验。

    (一)厚植创客基因:构建“五级进阶”的课程体系

    《艺点创意》课程内容包含了点线面、声光电、磁力机械、艺术创作和工业设计等多方面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实践为核心,以创意为目的,来提升孩子们的创客创新与实践能力。课程分为五个阶段:

    1.初级阶段的教学融入基本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设计元素,培养孩子的审美,让孩子能够独立制作作品。

    2.中级阶段除了学科知识的潜移默化,还增加了材料探索、色彩探索和科学探索,让孩子初步了解各种材质、肌理与质感,色彩的情感认知及自然、电子等科学理论知识,能够制作有点难度的作品。

    3.高级阶段的教学是技术探索和实验探索,让孩子安全操作工具,学习传统工艺(非遗),通过对结构设计、机械设计、物理、计算机等知识点的教学,采用实验与探索来进行课题设计与制作。

    4.超级阶段的教学为创意构思和产品设计课程,让孩子继续学习与深挖各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会发现常用产品的不同功能或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转化为实际产品。

    5.专家阶段的教学方向为无意识设计课程、综合材料设计和跨界设计,让孩子进行艺术、材料、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及人工智能的跨学科设计,自主提出课题并达成。

    在创意课程中,学生逐步学习科学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合作完成项目,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也培养了孩子们创造性劳动能力和独创性高阶思维。例如,“电动萌宠”制作完成了电机马达的运用与造型设计语言如何和谐统一;“旋转木马”用到声光电的结合。

    (二)艺术表现加持:达成“基于设计”的美育功能

    科技制作通常都关注实用性,但在作品中,美观性也同样重要。

    美育是“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让同学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也是课后服务的重中之重。《艺点创意》基于设计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接触到艺术作品,如贝聿铭、草间弥生、达芬奇等作品,还能够学习到多样的设计理念。例如,在《平面构成:包包设计师》这一课,综合了点线面的知识,通过介绍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让同学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点线面的实际应用,还能体会艺术美感,激发创作灵感。

    通过一次次作品的练习,孩子们能够认识美丽、感受美丽,渐渐地将其应用于作品之中。作品完成后,每一个作品都会从设计创意性、外观美观性、作品完整性及设计理念等多个维度综合评分,让学生能够思考如何制作具有美感,符合设计学的作品。

    让艺术元素和科学知识经纬有序地排列和布局,组合成的《艺点创意》课程适配于课后托管服务,可将校内文化课的知识在课堂上实现二次应用,让孩子们在动手设计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提升实践与创造力,最终变身成具有善于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小创客”。

    二、创意“艺”点亮,课程活动阡陌纵横

    (一)创新模式:横跨多个学科领域推进课程

    课堂实施通过创设的“理论学习+艺术延伸+动手创作”三环情境模式,横跨各学科领域使《艺点创意》课程落地。

    1.在理论学习环节中,教师会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知识点的解析。每个阶段学生都能学习到适合自己程度的新的知识。配合以奖励机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平面构成:风情建筑》这一课中,课堂的导入环节会展现几张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用有趣的方式将水果切开便得到一个横截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孩子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面,并穿插科学链接来拓展学科知识。

    2.艺术延伸环节则是用艺术链接拓展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眼界,每节课介绍一到两位艺术家及其优秀作品。讲述艺术家的艺术简历、创作背景,使得学生对艺术家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环节通常用艺术家的作品承上启下,向上呼应本节课知识点,向下引出创作部分,启发孩子想象力。

    3.动手创作环节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一节课所学知识的体现。要求学生结合前两个环节知识点,运用提供的材料与工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意制作。教师在制作之前提供多种制作的方式,以及完成的作品,便于学生开阔思路,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手脑联盟,合作或自我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想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求学生能阐述作品所含的知识点、构思及创意。

    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挖掘出许许多多孩子的特长,有些擅长动手,有些喜欢绘画,有些富有创意。第一学段部分同学很会思考,每次创作时都会有许多奇思妙想,虽然在作品呈现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都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最大化地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上,向我们展现一幅幅充满创造力的作品。也有许多同学有了可喜的进步,从一开始拿到材料时的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到现在时的得心应手,迫不及待开始创作。一些低年级小朋友之前不能熟练运用小刀剪子、泡沫胶带等这些基础工具,一学期后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规定时间能够独自或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二)拓宽渠道:纵深挖掘时事资源开展活动

    每学期除了一个阶段的课程外,还有学生游考会上的作品展、校园数创节里的科技制作等各类展览、比赛活动。在展览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欣赏观摩他人的作品,从而在日后的课程学习中有所提升;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科技制作,在手脑并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动手动脑,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艺点创意》课程的辐射力,鼓励孩子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未知领域。

    1.每学期第一学段学生都会在室内体育馆开展期末游考活动,创意课程内容也会参与其中。上学期,游考展位布置了“火山爆发”“火箭发射”“循迹机器人”三个生动的主题模型,在了解科学知识运用、科技创新前沿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对未来科技生活展开遐想。

    2.今年寒假正值冬奥会,结合课程内容借此契机举办了“相约高实·牵手冬奥”冰雪嘉年华活动,开展了主题为“助力冬奥我来拍”“牵手冬奥我来做”“共享冬奥我来捐”“激情冬奥我来讲”的项目化学习,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冰雪运动的盛宴。特别是许多同学有机结合环保理念、科技知识与冬奥文化,创作了未来奥运城、比赛项目馆、吉祥物欢乐天地、冬奥会海报……每个作品创意之丰富,制作之精美都让人惊叹,从中也让人感受到《艺点创意》课程的魅力所在。

    三、总结与反思

    课程的跨学科推进和纵深领域的活动开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寓教于乐,发掘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和审美鉴赏能力,何乐而不为。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仍需大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我们也将持续推进《艺点创意》课程不断总结实施成效经验,为课后服务创新升级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实践操作模式,以开启新一扇想象之窗、创造之门,增加一条新的思路。

    论文投稿邮箱:xiandaijinbao@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