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鄞州的夏先生在儿子笔袋里发现一张让人啼笑皆非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从现在开始我要跟你绝交!你去跟他玩吧!我们没有任何的关xì了!!!” 小学生的友谊真的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猝不及防的,而且还得写一份绝交书,整得非常正式。但在大人眼里觉得有点幼稚又好笑的事情,在孩子的世界中,就像房塌了一样。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钟婷婷 闹了别扭后 小学生写了封绝交书 “难怪这几天孩子上学无精打采的,老师说他学习状态不好。原来‘病根’在这里啊。”夏先生说,儿子现在读二年级,在读一年级时结识了班里两个比较要好的同学,他们分别是小宸和阳阳,三个人经常周末结伴出去玩。 但最近,这三个男孩子的“铁三角”关系有点不牢固了。小夏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宸和阳阳闹了矛盾,小宸最近总是不让他和阳阳一起玩,还让他打阳阳。小夏内心并不想打阳阳,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就装装样子地拍了两下阳阳,但这却伤了阳阳的心。因此,阳阳给小夏写了一封绝交书。 “别说二年级,到了六年级,同学之间也会搞‘绝交’这一出。”鄞州区东湖小学604班班主任徐祎阳说,上学期有一阵子,班上的小A同学总是愁眉苦脸,下课了也总是呆在自己座位上发呆。 询问原因得知,原来是一节活动课上,同为好朋友的小B和小C一定要小A从他们两人中选出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闺蜜?”这个问题让小A很是困扰。 小A说:“我和她们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密切了,可要在她们之中选出一个之‘最’,我做不到!”而小B和小C谁都认为小A会选自己,两人也为此争执不休,不欢而散。小A想劝小B小C一起玩,她们俩都没有同意。之后,小C跑到小A面前,毅然提出绝交。小A伤心透了,她很是困惑:“为什么会这样?” 徐祎阳表示,到了小学高年级段,孩子在人际关系的维持能力上比低年级强,但是他们在平息冲突的能力上依旧较低。通过此次事件,徐祎阳意识到,被朋友排斥,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朋友间如何平等交往”应该是小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妥善处理完这件事后,徐祎阳就此组织了一场主题班会,从“我的朋友”“我们为什么成为朋友”“希望朋友身上具有的特质”“我的闪光点”“朋友的闪光点”“如何维系友谊”等方面出发展开讨论。 最终,同学们得出结论:首先了解自己,让自己具有良好的交往品质;其次尊重别人,朋友之间应相互尊重,学会共情与换位思考,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这节班队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之后,班里就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了。 孩子之间闹了小矛盾 家长是否要插手? 一个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班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当大家被组成一个班集体时,相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 “关于在孩子们之间突发的矛盾和摩擦,成人世界里有的,孩子的世界里也有,而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宁波市名班主任、江北区实验小学郑飞老师举例说明,比如借了同学的文具不还、说话态度差、开玩笑过了头、泄露秘密、误解等。 如果孩子因和同学发生小摩擦、回家对家长哭诉自己的气愤或委屈,家长要不要插手呢? 郑飞说,小学中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互相之间打闹一下,引发了一点小摩擦时常发生。但是也许刚刚打过闹过,不一会儿又能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耍。 所以,如果只是普通矛盾和正常小打小闹,家长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也不建议家长插手。家长也不要因为孩子间有点小冲突,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这个时候,其实是一个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增长与人交往经验的契机。 “其实大多情况下,老师在学校会引导两个孩子消除芥蒂。如果家长急切地干涉,加上'护犊'心态在气头上找对方理论,可能会让双方都陷入情绪漩涡。”郑飞老师说,老师会判断这是孩子间的“正常冲突”,还是需要及时制止的不良行为。 心理老师 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同伴 针对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甬老师”、象山中学心理教师郏蒙蒙。她是这样说的: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不必过多介入,但这并不代表着完全“坐视不管”。 家长可以做孩子的倾听者和支持者。比如,关注孩子的情绪“你是什么心情?”问问孩子“能告诉妈妈出了什么事情吗?”“你准备怎么解决?”在情感共鸣的前提下,家长的代入感适当减弱,界限要清晰。 友谊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熟练到熟练。心理学研究表明,6-10岁的儿童往往有自己的小群体,形成彼此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但是由于社会阅历有限,认知上比较片面,常以理想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一旦不符,就容易出现问题。再加之感情丰富、情绪变化快、敏感、过分主观,使同伴关系缺乏稳定性,容易导致各种问题。 如果孩子跟同伴闹别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学会用整体、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同伴。引导孩子看到评价一个人,不能用一个阶段、一件事来判定,而是要用整体的视角来看待。同伴交往出现问题,重点不是关注过去,而是引导孩子看到矛盾,解决矛盾,切实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