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如军 |
 |
王建华 |
 |
仇杏梅 |
 |
李立军 |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以来首次大修。针对诸多现实问题,新法有许多的亮点和修改点,篇幅由原来的3000多字增加到10000多字,内容大大拓展丰富,体系结构更加完备。 为详细了解这份重要的法律文件,记者邀请了宁波职教界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樊莹 “新法”护未来,职校学生与普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总是伴随着“无奈的选择”“低人一等”等词存在,吸引力严重不足。很多家长担心,从职业学校毕业后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严重受限。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明确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无疑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正高级特级教师、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林如军为此点赞。 他提到,新法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历提升给予了利好,中职学校办学将会更加优化,学生素养将会更好提升。同时,“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去掉了“普职规模大体相当,普职分流大体相当”的提法,这样调整以后,中职学校实训设备等资源生均比会适当提高,有利于职业教育开展现代特色学徒制等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提高中职技能教学质量。 林如军透露,十四五期间,宁波市职业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政策红利等方面将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甚至考虑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的特殊性,会适当向职业教育倾斜,以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 推动技能社会全面建成,提升了人才的认可度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建华认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从根本上扭转多年来职业教育定位模糊的局面,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巨大活力,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法鼓励和支持在中小学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教育,设定职业教育宣传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教育,主动接受并投身职业教育。”王建华认为,这些做法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推动技能社会的全面建成。 他说,中职学校办学中遇到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成长通道窄,后续发展乏力。而新法提升了人才的认可度,强调要从国家层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并首次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这些举措都将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更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王建华很高兴,新法特别提到,有关部门和组织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相关职业教育标准,开展人才需求预测、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及信息咨询。这样一来,将大大提升职业学校办学的保障力。 强调徳技并修,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延后中考分流的呼声一度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就是对职业教育的不了解,认为中考后选择职业学校存在着被选择之嫌。而今新的职业教育法给了我们正名的机会,势必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烹饪教师仇杏梅早早关注此事。 她注意到,新法着力推进体系贯通,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横向融通,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这为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道路,促使职教学子高质量就业。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职校学生的社会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新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仇杏梅表示:“从事职业教育工作20余年,我更加要珍惜这个机会,不忘努力学习研究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使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从而改变普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愿意将子女送到职业学校就读。” 她认为条条道路都可通向人生“高光时刻”。以古林职高烹饪专业学生为例,可以入行,成为“行业之星”;可以自主创业,成为“创业之星”;大专毕业后可以竞聘事业单位专业教师岗位,成为“明星教师”;还可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成为“技能之星”。 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有很大提升空间 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作了更加全面的规定,一是在总则中强调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后面的细则中,鼓励、指导、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制造业和职业教育都走在前列的宁波,不少企业在这方面都做了探索。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针织装备解决方案商,宁波慈星股份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颇具前瞻性。慈星股份董事、副总裁、教授级高工李立军告诉记者,今年9月,慈星股份和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星智造”现代学徒制工作室即将开始招生,定向培养针织设计师、制版师和电脑横机运维人员。这样的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深度融合,第一年在学校学习,第二年开始两边一起培养,到了第三年,则主要在企业里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即可无缝衔接进入慈星股份,或者是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 兼具企业高管和教育部纺织服装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身份的李立军,一直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为产业链发展做多层次的人才储备。对于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李立军认为很有意义,尤其是对于像宁波这样制造业发达的城市来说,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做得好,更有利于产业发展。以法律形式,为职业教育“撑腰”,有利于逐渐改变惯有的偏见。未来,产教融合将有更多可探索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