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班主任茶座》场景。 |
“我曾经有个学生,从高一时年级段倒数第二,一步步逆袭最后考上了浙师大”“我有个学生,初一刚来时语数英三门总分不到100,我协同家长,一步步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她考上了不错的高中和大学”……4月29日晚播出的《班主任茶座》上,四位老师用具体的事例和经验总结,对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给出了种种高招。 “双减”后,周末不再有学科类的课外补习班,孩子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激发孩子自主学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挖掘非常重要。本期班主任茶座,老师们分别针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进行了分析,让很多家长收获满满。当天的收视高达15.67万,点赞逾13万。 《班主任茶座》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教育学院主办,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联合《现代金报·宁波教育》一起承办,旨在借宁波众多优秀班主任的教学经验,给广大家长提供有益的育儿指导。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文 张培坚/摄 通讯员 傅卫平 小学 阶段 家长要善于放下身段,支持孩子自主决定 小学生有较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孩子看哪本书,是他自己挑选的,还是作为家长的你给定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是先看书、先运动还是先吃东西?这些是他自己安排的还是家长安排的?朱晖老师建议,“家长不要怕浪费时间,让孩子花时间自己决定做什么”。因为这样的选择会让孩子更有动力,更专注于任务。 在小学阶段,家长就需要转变态度,“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往往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事实上,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多让孩子自己选择、自主决定。支持孩子自主是你和孩子相处的一条重要原则。”朱晖说,家长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孩子的特长、优点,尊重孩子,“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要什么,孩子为什么那样做。给孩子的自主提供土壤,而不是强制的约束。” 当然,孩子还小,对于他们的选择,家长可以给一些合理的建议,但提建议时的说话方式非常有讲究。比如,孩子放学后选择去玩沙子,这时,如果妈妈说,“不要把沙子扔进草坪”,这句话可能会毁了孩子接下去玩耍的快乐;如果妈妈换一种说话方式,“宝贝,你把沙子扔到外面会怎样呢”,用平等的口吻与他商讨,孩子可能会想,这些沙子会让草枯萎,这些沙子扔完下次就没得玩了,等等,这样能促使孩子思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此外,对于小学生家长很头痛的“时间管理”问题,朱老师举了个例子,班上的小丁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妈妈比较忙,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是很好,喜欢玩手机。“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我和家长在交流中发现,他对《三国演义》比较感兴趣。于是,我想了个办法,让他在班级里讲三国故事——《小丁讲三国》。有了这样的任务,小丁要计划每周讲什么内容,我和家长帮他把任务和时间进行匹配,每天作业完成后要看多少章节,看完后在家先讲一遍,甚至写一写,这样上台讲演会得到更多掌声。”鼓励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事,会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朱老师说。 初中 阶段 当孩子与家长想法不同,不妨鼓励他去尝试 周亚圆老师分享了一个初一刚来时语数英总分不到100的女生,通过学校和家长携手努力,孩子从班级后十名到班里中下游,到了九年级挤进班级前20名的故事。“我讲这个事例,是希望家长不要小看孩子的潜能,孩子都有一颗上进的心,只要我们好好引导,只要家长足够用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孩子肯定会获得学习自主能力。” 有的家长说,孩子学习的事“还得靠孩子自己”,“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家长又不管的”。对此,周老师提醒,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面对的诱惑多,“我建议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们适当参与是必要的。我们现在管孩子,目的不是一直管下去,而是让孩子学会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并能自主学习,为的是‘将来不管’。”每个孩子的综合能力不一样,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何时可以适当离场。 周老师说的“家长适当参与”,包括关注,即在孩子表现不错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赞赏;在孩子沮丧的时候,给予无形的鼓励与理解。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阶梯式的可达成的一个个小目标,“当孩子的想法与家长不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如果觉得孩子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而孩子又一定要去做,这个时候,家长不妨支持孩子去尝试,因为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让孩子们早点锻炼起来没什么不好。有时候让孩子去经受失败,也是培养自主学习的一种办法,当孩子经受失败后,他们会自主地调整学习策略。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呢?磕磕碰碰谁都会有,失败的体验也是很宝贵的。在这过程中,孩子的各种优秀品质也会被培养出来。” 高中 阶段 多创设平台和机会,让孩子分享努力的过程 李军杰老师分享了一个高中女生从年级段倒数第二“逆袭”考上浙江师范大学的生动事例,逆袭的关键是李老师发现了她对美术的喜爱,鼓励她去考美术专业,在帮她找到目标的基础上,一步步激发她的学习内驱力。 “自主学习离不开强大的内在动机。”李军杰说,那强大的内在动机来自哪里?不外乎这些方面:我的事情我做主,我在做我想做的事;我能够完成任务,我对我所做的事情满意,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和收获;与他人分享我努力的过程和获得的成果,在他人与我的共情中获得群体中的价值感。说得再简单点,就是“我想、我能、我收获、我分享”,这是孩子能真正主动、自觉、持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奥秘所在。 李军杰老师尤其看重“我分享”给孩子的激励作用。对于那个“逆袭”女孩,他就创设各种让她表达和分享其努力过程的机会,比如,让她负责班级黑板报,结果黑板上的山水画同学们都舍不得擦,美术集训回来让她分享辛苦和收获,以此增强信心和价值感,获得不断前行的力量,“我们总是习惯于补短,其实在扬长基础上去带动和激发她短板上的努力,才是正确的激励方式”。 点评专家陈国明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如果说老师是专业园丁,那家长就是孩子的专属园丁。幼苗的成长需要园丁浇水、施肥等细致的呵护,但更需要幼苗自身的成长努力。幼苗努力把根扎得更深以便获得更多的营养,幼苗努力长得更高以便获得更多的阳光,园丁要通过浇水、施肥,去激发和增强幼苗努力成长的力量。” 本期嘉宾 李军杰 奉化中学校长,地理高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 周亚圆 宁波市惠贞书院高级教师,宁波市首届骨干班主任 朱晖 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宁波市骨干班主任 陈国明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