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5月0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被大风吹倒》带给青年人什么启示?

    在五四青年节当天,作家莫言以一段《不被大风吹倒》的分享讲述,回答了年轻人提出的疑问——关于如何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5月4日 封面新闻)

    这是一个既共性又个性的命题。

    漫漫人生,各有际遇,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而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不尽相同,就连能写出现实主义伟大作品的作家,也难以给出标准答案。

    然而,作家可以用切身经历的故事和娓娓道来的表达,指出潜在的通达路径。视频中,没有慷慨激昂的鸡汤,没有耳提面命的灌输,更多是一个文学家平实的讲述,分享了他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助其走过低谷的一本书和一个人——小学没毕业,莫言就辍学在家,同龄的孩子都还在学校里,一本巴掌大小的《新华字典》排解了他的孤苦,给了他无限精神力量;小时候和爷爷割草,天上忽然电闪雷鸣、狂风奔袭,但爷爷并不慌张,双手攥着车把,紧绷着背,把大风扛过去,爷爷和大风对峙的模样,成为莫言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幕,也支持着他无惧人生的飘摇风雨。

    在困顿的时刻,一本书、一个人就是精神支撑,陪伴其度过漫长黑夜。这两个故事,即是莫言在青年节这天,诚挚送上的节日赠礼。在2022年的当下,切中了很多年轻人的心理症候。

    回望这代年轻人的成长,从经济、教育到文化、娱乐,几乎与社会高速发展同频共振,昂扬向上、壮志满怀是不变的主基调。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处理无常成为了青年生活的一部分,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线下上课,大到筹备多时的求学之路、期盼已久的就业机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网上激烈的讨论中,也能窥探到一些微妙的变化:从“内卷热”到“摆烂风”,从愈趋激烈的考研、考公,到不反抗、不努力的“躺平”……这些话题或许并不是化解变数的正解,但的确折射出青年群体普遍的焦虑和彷徨,急需抓住一根可见的、稳定的“救命稻草”。而现实是,年轻人很难寻到切实有效的解法。

    越是急剧变化的时候,那些有容乃大、积蕴深厚的事物,越能够崭露头角,成为人们的心灵所托。这时候,文学,尤其是经典作品,正是在迷茫时刻慰藉、指引年轻人的通路。或许,莫言分享的亲身经历,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他们遇到的困惑,但却能够提供一种持久稳定、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在新时代,专注投入这些叙述中,让人暂别外部纷扰的世界,沉浸于完整的、不和任何流行相关的叙事中,获得一种全情投入的洗礼。同时,从文学回到现实中,焦虑和不安也都能获得安置,进而让人拥有更加充沛的内心。

    视频末尾,莫言说道:“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在一个答案在风中飘的时代,文学正是伴人稳住重心、逆风而行的支柱,也总有年轻的身影能抓住它坚定前进,这便是《不被大风吹倒》给广大青年的启示。孔德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