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花季雨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瓜

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104班

李慕辰 (证号2205367)

指导老师 王莹莹

我的爷爷

鄞州区东湖小学301班

毛韵迪 (证号2218660)

    出征

    鄞州区潘火实验中学初一(7)班

    闵子森(证号2219154)

    指导老师 叶潇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在生活中,存在着一次次舍小家顾大家的出征,存在着一个个为了荣耀而战的出征,存在着一回回舍生取义的出征。而我,也有一次令人难忘的出征。

    那天,我突然接到一个通知:一场国家级的青少年钢琴比赛将在一个月后举行。我的家人、老师,都希望我能够参加这次比赛。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下定决心要参加比赛,并赢得奖项。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但这次比赛却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精彩体验。下定决心后,我就行动起来——开启魔鬼式的训练。我不断地练习,不厌其烦地纠正每一个错音,努力在各方面做到完美。

    时光悠悠流转,匆匆就是一个月。我将出征,带着父母的期盼和老师的叮嘱。

    到了赛场,看到如火如荼的场面,额头上冒出了冷汗。我是第十二个出场,比较靠前。比赛开始了,全场顿时一片肃静,我都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

    看着前面选手的优秀表演,聆听着他们悠扬的乐曲,我有些紧张。

    快要上台了,我的手心出了一层汗,转眼看见了父母。他们热情的目光望着我,满满的都是鼓励,当我看到爸爸举着写有“TRY YOUR BEST”的牌子时,紧张感顿时得到了释放,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激情。那种激情既包含了父母对我的期盼,也包含了老师对我的信心。合二为一,汇成一股暖流。想起我做准备时,刻苦的付出,那个永不言弃的我顿时回归了。我怀着坚定的信心,感觉眼前的舞台将让我大放光彩。

    轮到我上台了,我微微一笑,身体轻捷似燕子,开始了我的出征。鞠躬,坐定,在自信中开始了我炉火纯青的演奏。琴声时而悠扬,时而低沉,时而深情,如同汩汩清泉,喷涌而出。琴键如同温驯的骏马,任由我的手指驾驭驰骋。一曲未了,余音袅袅……

    “精益求精,艺无止境”,这一次出征的结束,就是下一次出征的开始,给予我信心和力量。我们在这一次次出征中不断磨炼意志,享受成长。

    人生就像一粒种子,冲破泥土方能见阳光。我们只有一次次地经历出征,感受风雨,才能像雄鹰一样,健康成长,搏击长空。

    跳长绳

    鄞州区宋诏桥小学606班

    周奕涵(证号2200147)

    指导老师 崔红娜

    晌午,太阳猛烈地炙烤着大地,犹如一个大蒸笼一般,又闷又热,还是抵挡不住同学们对跳长绳的渴望!

    我们来到操场上,只见小张同学迅速解开绳子。同学们热情高涨,迅速排成一列队形,犹如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只见两位同学卖力地甩起来,“啪、啪、啪”,绳子接触地面,在空中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排在最首端的是我班的运动健将,小李同学,只见他迈开双腿,看准时机,跑到长绳落地处,一弯腰,一缩步,一蹬腿,一抬脚,轻盈地一跳,动作是那么的敏捷和协调!后面的同学也紧跟而上,有的轻盈得如燕子一般,有的悄然得如小鹿一般,有的疾速得如野马一般……一个紧接着一个,鱼贯地跳进绳内,又快速跳出去,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马上轮到我了,我看着快速舞动的绳子,被吓呆了,不知道如何跳过去,生怕绳子打到我的头。旁边的同学一直为我加油打气,我眼睛一闭,心里数着节拍,“一、二、三”,控制好速度,像离弦的箭一样纵身一跳,绳子终于从我的脚下甩了过去……

    跳长绳不但使我们身体更加协调,使我与同学们的默契度增加,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才是最重要。

    从前“蔓”

    鄞州区蓝青学校初二(7)班

    徐程凯(证号2219843)

    指导老师 蔡惠娟

    四月的江南,泛着一股子从前慢。

    雨是极富耐心的。小,却淅淅沥沥的,可拖上一周,直至将山冈浸绿,门环染青。

    此时的艾,在一片青绿中是极为显眼的,茸茸的掌形厚叶泛着银色,色泽比普通绿草更深一些。许是打小跟着外婆采艾的缘故,于我,辨艾、采艾是极容易的。手起艾落的炫耀间,只有外婆轻声叮咛:蔓角角,慢慢揪,留根仔好迎青。我暗笑外婆的土,好好的艾,偏生要唤“蔓角角”。

    外婆对于艾有莫名的疼惜,洗艾也是选村头那条引自山上的活溪,再顺手拣出几块圆润的卵石,刷干净后放到石臼里细细地碾磨,直至汁液溢出。

    外婆喜欢亲手揉艾,一下,一下。将艾的筋筋节节,寸寸揉入粉团。其实母亲是心疼外婆,专门送过她揉面的机子,只是她甚少用。后来,我想我们如此钟情外婆的艾食,许是那面食里融入了老人手心里的那份暖吧!

    蒸艾,是我最欢喜的事儿。外婆念旧,老家仍是保留着古旧的大土灶,蒸艾自是采用最传统的柴火烧。着了色的艾块,铺满笼屉,方方正正,整齐得像屋后的良田,青青绿绿的,满是期待!看火候的定是外公,半生相守的默契,让他们读懂彼此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无需言语,自明其意。

    向来寡言的外公,平日应对外婆的叮嘱,也只简到一二字。只有在这蒸艾的时光里,伴着外婆时起时落的江南小调,外公会不经意地讲述那些贫瘠岁月里相守的琐碎,和那青葱不可追的年少的恣意。那时,灶膛的火不徐不缓地舔着乌黑的锅底,染了一墙的昏黄。

    我是极爱这份静的!从夕阳将落到晚霞满天,似是一切,又回到从前慢。

    待到揭笼,弥漫出的薄雾,似山野的气息,淡淡的,而又温润的。我迫不及待想吃,外婆说,慢些,要晒凉。这段时间不好挨,星星冒出了一颗、两颗,栀子花的清香由远及近地飘来。

    这两年的四月总不得回老家,却至今都记得,这以春光设色,以时光为火,温养出一种纯粹、悠长的清香,微甜,能从舌尖蔓到心头。

    于是,有些明白外婆总喜唤艾为“蔓角角”。是啊,岁月何须急?慢慢地嚼,那些路过的风景,遗忘的事儿,和应该珍爱的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