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作用却无限大,学生时代遇到一个好的班主任,也许是人一生的幸运。 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优秀班主任的选拔培养非常重要。目前,宁波市已建立“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三级班主任专业成长体系,三者逐级递增,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有2万余名,自2018年开始,总共才评选出14位名班主任,这既是一种荣誉,也代表着一种责任。 那么,你知道成长为一位市名班主任有多难吗? 5月11日,第二届宁波市中小学名班主任评选面试在宁波教育学院举行,记者随机旁听了几场评选面试。来自全市各地的50位参评班主任在现场一较高下,比拼建班育人的智慧。参评者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班主任,但在一道道“刁钻”的问题面前,也是颇为“伤脑筋”。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张飒英 在现场 他们是班主任中的佼佼者 同时也是“考生” 在宁波市名班主任评选中,工作业绩考核和面试各占50%的比重,相对于工作业绩考核要整理的各类申报材料而言,面试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是让参评者们最紧张的环节。 当天,来参评的班主任共50人,其中小学21人、初中14人、高中15人。 在现场,参评班主任们进入候考室,先进行抽签,确定自己面试的顺序号,然后按照顺序每4人一组逐批进入准备室。在这里,他们抽取自己的面试题,并开始答题准备。准备室里,鸦雀无声,留给这些“考生”的备考时间,只有45分钟。 从准备室出来后,要进入面试考场,在这个房间的时间,只有28分钟。 记者跟随其中一位参评者进入,面前出现1名工作人员和5名评委。 开门见山,首先是“主题班会课”说课(12分钟,分值30分),参评者抽到的题目大概主题是:在全民抗疫的视角下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请以《致敬疫情下的每一位逆行者》为主题设计班会课说课稿。这位参评者从认知目标、行为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引导学生学习逆行者,发现积极自我。 其次是德育论文答辩(8分钟,分值30分)。“你有一篇论文写的是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你说的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的有什么区别?”针对参评者提交的两篇代表作中的细节,评委一一发出提问。 记者了解到,在答辩时,参评者是不能看着自己的论文回答的,所以这要求参评者对论文要了然于心。 最后,是班级管理选题阐述(5分钟)和回答评委提问(3分钟),分值共40分。 遇到这些“刁难”的问题 你该怎么答? 在面试的三个环节中,班级管理选题阐述和回答评委提问环节占了40分,是非常考验临场应变能力的一个环节,同时也考察该班主任处理解决班级教育问题的策略、方法并体现管理理念。 有参评者抽到了这样一道题: 班主任张老师走进班级的时候,发现一向活泼好动的小吕同学情绪非常低落。班长告诉他说,小吕同学因为英语默写成绩差,上午第三节下课的时候,到隔壁班级找英语老师默写,因为重新默写依然错了几个单词,英语老师当着隔壁班全体同学的面,把他的默写本撕碎了,摔在地上,并大声训斥小吕同学:“如果人人像你这个样子,我还活不活?还有没有时间教其他同学?遇到你这样的学生真是倒霉……” 声音很大,张老师班级的同学也都听到了。小吕同学回来后就郁郁寡欢,一声不吭。假如你是班主任,会怎么处理? 听完题目,参评者提出了处理方法: “我初步判断,这位英语老师的做法是有失妥当的,他没有控制住情绪。首先,我会选择先安抚小吕同学的情绪,在共情的前提下,了解背后的原因……其次,我也会找到英语老师,采用委婉的方式,询问老师的难处,是否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 紧接着到了评委提问环节,其中一位评委发问: “你提到了对学生、对任科老师的做法,但却没有提到家长,你是怎么考虑的?” 参评者答: “如果我判断出学生和英语老师都安抚好、矛盾化解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告诉家长;如果未处理好,我也会及时和家长沟通。” 评委继续追问: “假设当时学生看似没事,但其实他心里并没有完全化解这个疙瘩。如果两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小吕同学英语成绩大幅跌落,在家长逼问下孩子道出实情,根源在这次师生矛盾事件,家长来找你班主任责问,你又怎么办?” 参评者继续回答: “从个人情感来讲,我非常理解家长的愤怒;但在明里,我也要维护英语老师,毕竟我们一同承担着守护孩子成长发展的责任……” 对于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评委。 宁波市首届名班主任、评委之一石晓为说,这个案例的情境中英语老师情绪完全失控,行为语言上都过激。虽然这一类案例听起来有点极端,但也并不排除现实中没有。“参评班主任们基本都能做出英语老师行为欠妥的判断,也都马上考虑到安抚学生情绪,了解情况,给予学生学业帮助。多数老师也提及在充分表达对英语老师的感受理解同时有必要坦诚而委婉指出老师的不当做法,以合适的方式让英语老师主动和小吕进行沟通。有位老师明确提出英语老师应该向学生道歉。现场有评委就问‘那万一老师不愿意道歉呢?’ 这就又涉及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沟通技巧……” 这些看似“刁难”的步步逼问,并不是为了为难参评者,而是引导他们更全面地阐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智慧,创造机会提醒他们更多思考。 和这道试题一样,虽然都是日常教育教学中会遇到的,但还是有不少细节问题把参评者们难住了。试题中的各个案例,桩桩件件,都是班主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会遇到的情况,在这里,记者列举其中部分问题展示给大家: 数学老师是一名老教师,但他常常在班级群里@分数在80分以下的学生家长进行批评,搞得学生和家长深感压力又尴尬; 即将高考的两名学生谈恋爱,还放言“你如果逼着我们分手,我活着也没意思了”; 家长溺爱孩子,对班主任提出“要和成绩好的同学同桌”“今天太阳太大了,我的孩子不能受晒受累”等要求; 初中生沉迷网络游戏引发亲子冲突…… 这些题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