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5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背景下

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宁波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  王琪

    【摘要】教育“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致力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对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后勤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推动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标准化以及创新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教育改革方向以及师生工作学习要求,就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管理;后勤管理;创新策略

    在我国的办学传统中,一直以来关注授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课堂教育上,而忽视对后勤工作的引导和规范,这一点在农村偏远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近年来,这些问题逐渐得到重视,2019年教育部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校食堂建设运营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推进,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从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应当立足于国家的要求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后勤管理工作策略,提高效率和质量,为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与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从重要性上来说,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基础性、保障性、服务性工作,从当下共同富裕的角度来说,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学校的后勤保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尤其像笔者所服务的直属学校,大多是寄宿制学生,他们的吃喝住洗用及如厕、环境、卫生、安全、健康、养成教育等各方面,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师生最实际、最切身的民生问题,它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关系到教育的形象以及公平和谐。

    一、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专业素养

    中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相对薄弱,这意味着后勤管理工作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全方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针对后勤工作队伍职业认同感不足、对自身责任认知片面的问题,相关领导应当加强培训和引导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让后勤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良好校园环境的创设。

    后勤工作者责任意识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实践才能让这种观念内化于心。这就应当要求他们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例如每天检查学校电路、网络、教室窗户、校园绿化以及消防设备,在细心、耐心地实践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与此同时,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应当随着日益出现的新需求而得到提升,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精准性。

    举例而言,宁波地区的食堂正在由承包向自营过渡,同时通过建设数字化的管理平台,进一步规范管理的同时,运行模式的改变必然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保证员工素养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二、完善管理制度,关注服务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必须要有配套的制度作为约束和引导。制度的建设,应当立足于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师生的需求,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落地性。

    首先,应当以制度明确分工和职责。

    现代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应当体现出精细化和项目化的特征,每项工作都应当落实到具体的团队和人,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建设制度来区分卫生、安保、食堂、校服、水电以及建筑设施维护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其次,应当以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后勤工作往往需要“厚积”才能实现“薄发”,平时各项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保证最终服务质量的达成,这就要求要有相应制度作为督促。例如,在疫情期间校园消毒、教职工体温检测等工作,必须有常态化的机制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此外,应当以制度保证后勤服务质量。

    相关负责人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奖惩和考核标准,每周、每月以及每个学年分别进行一次验收与考核,对于不达标的项目进行及时整改、对于工作不到位的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对于优秀工作者及时予以表彰,以此来推动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全面保障

    后勤服务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除了做好常规安全保障、饮食保障、卫生保障以及水电保障等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一方面,后勤人员应当及时与学校师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补齐服务中的短板,把后勤管理融入到更深更广的服务中去;另一方面,后勤人员应当常备不懈,始终把立足于学校的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为师生安全提供保障,为平安校园保驾护航。

    举例而言,后勤人员在做好衣食住行的常态化服务工作基础上,要面向教育现代化、数字化的客观环境,应不断加强相关的服务。其一,加强安全重点区域巡查检查,做到人防结合,制度管人,做到无安全死角,无卫生盲区;其二,疫情期间,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文明落实防疫政策,确保校园平安和师生安全,确保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三,要为师生创造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包括就餐环境,学习环境,活动环境,如厕环境等,细化服务要求。实践工作中,还应不断借鉴其他学校的信息化保障经验,从而优化本校的服务质量。学校后勤管理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立足好服务,主动拓宽后勤服务范围,也正是后勤工作者主动性的体现,是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思路。

    四、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与时俱进

    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以与时俱进的态度进行自我要求。

    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鼓励后勤工作者加强学习,不断地从最新的案例中汲取经验,将一些学校或区县的优秀做法引入推广,为更多区(县、市)和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样板、注入活力。其次,应当群策群力,依靠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就后勤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汇总并开展研讨。例如,就现阶段宁波市的学生统一服装,有“统一服”和“一校一服”的不同意见,学校的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针对此类问题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见,在校服的成本、面料、设计以及文化元素等方面给出创新性的思考,赢得更多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此外,后勤人员应当加强综合素养的提升,以此来推动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平日里多关注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地区文化的了解,有条件的工作人员可以参与学历提升、专业知识培训等,不断强化个人的基础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在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尤其是浙江承担着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后勤管理工作更需要有一支用心用情的专业队伍,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办“食”事到办“实”事,把和学生衣食住行相关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好,为教育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优秀的后勤管理能够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推动住宿、饮食、校服以及卫生健康等方面工作高效、高质量发展。针对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员专业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有的放矢不断调整,推动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可以从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专业素养、完善管理制度以及拓宽保障范围等方面着手优化工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