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被立案调查,可谓情理之中。它原本是一个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收录了海量期刊论文、硕博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等资源,在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近年来,知网商业味越来越浓,凭借优势地位不断涨价,令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直呼“用不起”。近期中科院的“近千万续订费”,再度将其卷到风口浪尖。除了收费问题,知网在征收资源时是否支付相应的版权费,也是社会关注焦点。 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质疑,知网多次道歉并表示将“反思整改”,但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行动。“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背后,是可观的利润——据同方股份2021年年报显示,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2.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4亿元。其中,毛利率超过50%,达到53.35%。 学术文献是以智力成果为内核的知识产品,学术资源不同于其他的资源,其所包含的价值,远不止商业价值这么简单。学术资源作为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除了应保障创作者的权益外,更应该作为全社会共同财富,尽可能地去除闭塞和垄断,让知识的价值最大化。知网的不良牟利行为,正在从服务学术发展的“垫脚石”转为阻碍学术发展的“绊脚石”。 知识不容“霸凌”。知网被立案调查,是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常态化监管的重要举措,对维护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知识生产和流动、推动创新发展、保护以作者和读者为主体的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开展反垄断调查,不是为了“打击”知网,其根本目的在于规范知网的经营行为,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学术数据库回归公共性,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面对调查,知网回应“坚决支持,全力配合”,并表示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听其言还需观其行,知网能否“知”错就改,回归服务知识的初心,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胡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