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宁波少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5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写好游记? 移步换景 情随景生

曹爱娜

北仑区岷山学校教师,曾获得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称号,所撰写的论文案例随笔在《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新语文课堂》上发表,德育小课题获得市级二等奖,在区班主任论坛中获得一等奖,指导的学生习作多次发表在各类报纸刊物上。

青山绿水

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301班

陈弘奕(证号2216684)

指导老师 李强

    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把游览过程写清楚,并写好特点。那么如何写好、写清楚呢?

    一、游踪清晰,线索分明

    说到线索这个词语,同学们可不能小觑,它是第五单元语文要素的精髓。本次习作“游_____”,就是要求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

    游览时,随着我们脚步的移动,所看到的景物也不同,这就叫做移步换景,也是一篇游记的线索。同学们在写游记之前,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理清思路。在游踪清晰的前提下,依次写出游览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取几个重点景物连缀成篇。如叶圣陶先生的《游金华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作者的游览线路一目了然,使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

    二、移步换景,过渡自然

    采用移步换景写景物,就要交代清楚观看景物的立足点。如《颐和园》一文中,“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作者用“进”“绕过”“来到”这些动词串联“大门”“大殿”“长廊”三个地方,既指出行进的方式,也交代了作者的先后立足点。这就要求写好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为此,要避免“首先来到”“离开**,接着来到”等这样生硬的过渡。同学们不妨继续来看看《颐和园》一文中的过渡句:“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瞧,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转换非常自然,文字就像是电影镜头一样,引领我们观赏每一处美景,自然而然,我们在脑海中也形成了颐和园的布局图。这就是过渡句的魅力。

    三、血肉丰满,突出感受

    一篇游记,忌面面俱到,而要重点写好印象深刻的景物,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感官写出特点。如《记金华双龙洞》中“一路迎着溪流,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流随山势的变化而变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这样抓住景物特点,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习作 《游_____》

    游小山公园

    北仑区岷山学校411班

    赵思源(证号2217851)

    新家附近,有座美丽的小山公园。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近它。

    别看它小,园中亭名、楹联均出自名家创意及手笔。北大门的“汇三江通四海大港甚大,距前哨揽胜境小山不小”,这句小山不小,对仗大港甚大,让小山公园的景致多了几分壮阔之气。西门的“小憩福地,春随人意,山偎清流……”则勾画了一幅柔美清丽的小山画卷。

    走进门,成片的绿色铺满眼帘。绿油油的草地,高高低低的树木,突兀森郁的小山,层层密密,深绿浅绿。草地上那几棵挺拔的香樟树,经过春雨的洗礼,枝叶蓬勃,气味清香。巨伞似的树冠被嫩叶包裹,像是画家撒下了一层绿粉,甚是可爱。

    越过香樟,再抬眼,一个巨大的石刻“龙”字出现在眼前。这个红色的龙字,足有10米多高,威武神气,似一条真龙盘旋在岩壁上,据说是书法家沙孟海所写。

    我和爸爸沿着石阶拾级而上,闻着淡淡的青草香味,一鼓作气跑上山顶的亭子。红漆的柱子让回廊显得古色古香,衬得亭子庄重典雅。在亭子上,我扶杆远眺,能清晰地看见不远处的码头、整齐排列的龙门吊、鳞次栉比的房屋,还有像玩具一样在马路上跑动的汽车。

    从山顶下来,看到山脚有条溪流。溪水清澈见底,竹子和花的影子清晰可见,配上周围的景致,让人沉醉。

    家门口的小山公园,也藏着无尽的美丽,大家一起来发现吧!

    游阳光海湾

    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404班

    糜逸晨(证号2217261)

    在我爷爷家的不远处,有一个休闲玩耍的好去处,那便是正在建设中的“阳光海湾”。

    从爷爷家出发,一路上都迎着桃花。有的桃花是嫩粉色的,就像婴儿那可爱的小脸蛋;有的是深粉色的,像小朋友粉嘟嘟的小嘴唇;还有的是红色的,红得特别鲜艳。

    到了阳光海湾的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梧桐树。走进大门,一条又宽又长的路延伸到一个很大的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小喷泉,路两边长着茂盛的乌拉草。

    从广场再往前走,就到了那十分绚丽的梦幻桥,通过梦幻桥能看到一大片粉黛。茂密的粉黛中间隐藏着一条由木板铺成的蜿蜒小路,小路上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在与粉黛拍照。

    沿着小路走出粉黛,我看到了一条美丽的海岸线。远看,沙滩就像金色的地毯,一颗颗沙子在阳光下闪耀着。沙滩上,有的人坐在椅子上,正悠闲地喝着果汁;有的人在激烈地打沙滩排球;有的人戴着游泳镜在水边嬉戏;还有的人戴着墨镜,躺在躺椅上享受着日光浴。

    希望阳光海湾能尽快建设完成,这样我回爷爷家就多了一个后花园了。

    植物园游记

    北仑区岷山学校411班

    杨晶然(证号2217868)

    植物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进入植物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郁金香园。它围湖而建,内部根据花色品种,分成大小不一的十余块花田。园内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有的红似火,有的粉似霞,有的白若雪,有的黄赛金,有的白里透红,还有的外黄内粉……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小球似的含苞待放,有的像高脚酒杯似的亭亭玉立,还有的像舞裙似的迎风摇曳……就连它们的名字也各有千秋:参差不齐的叫“交响乐”,镶着金边的叫“女皇”,洁白无瑕的叫“雪精灵”……不同的郁金香花田交错着,仿佛织成了一大片绚丽的地毯。

    走着走着,忽然一片粉色的云海闯入眼帘,樱花开得如火如荼,粗壮的枝干擎着一树的粉红。每一朵花都像羞红了脸的姑娘,有的还托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犹如美人落泪。一阵微风拂过,樱花纷纷扬扬飘落,像是下了一场浪漫的樱花雨。几个穿汉服的小姐姐在树下拍照,这场景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真想来演绎一场“黛玉葬花”呀!

    路过一座拱桥,就来到了油菜花田。这里的油菜花不但有黄色的,还有罕见的紫色油菜花,它们的花朵更大,一簇簇的紫色花球,星星点点连接成片,像织不完的锦缎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绚丽夺目。它们迎着春风,如波浪般涌动,香气萦绕,如梦如幻……

    植物园真是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油画呀!

    游冠佩村

    宁波前湾慈吉外国语学校双语5D班

    吴瑞楝(证号2208489)

    指导老师 张丽敏

    一天,阳光明媚,天高云淡,我和妈妈一起前往古色古香的千年古村冠佩村。

    我们跟随导航,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绕得晕头转向。这连绵起伏的山上竹林丛生,十分茂密,真可谓是茂林修竹啊!

    沿着山路往前开,就进入了冠佩村。冠佩村是北宋兵部尚书朱廷碧的后裔居住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过了一会儿,我们看见了一个大瀑布。水从高处“哗啦啦”地落了下来,落在池中发出“啪啪”声,半空中还有许多白茫茫的水雾,让我想到了“诗仙”李白写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把车停在路边,继续往上走,旁边的古屋大多是用小溪石搭建的,黑瓦白墙,十分朴素而无华。

    几乎每间房子旁都有一条小溪,溪水从高处分开,变成十几条小溪往下流,连绵不断,一直流到山脚下,所以你觉得有很多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溪面倒影出蓝天与白云,还有两岸的树木与古屋。摸一下溪水,有点冰冷。小溪的上方有一座半圆形的小石桥,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了。

    走着走着,我看见两棵向西边倾斜的朴树。牌子上写着树的年龄,一棵一百多岁,一棵三百多岁了。那棵三百多岁的朴树原先是两棵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变成了一棵树,所以它又被称为“爱情树”。

    历史悠久的冠佩村景物还真不少啊,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组稿老师 贺珊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