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生内向,种种心思藏在心里不愿意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则大大咧咧,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解决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化解孩子间的矛盾,是很多班主任老师时常需要面对的难题。 宁波市中城小学的“95后”班主任沈婷婷老师化身“树洞”,让学生们写“心情私语”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巧妙地解决了孩子们之间的问题。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实习记者 林桦 通讯员 俞宁 特邀班主任 沈婷婷 宁波市中城小学 【他们的故事】 玩闹失度 关系出现裂缝 小学生正处于情绪化严重、做事缺乏分寸感的阶段,因此班级中学生之间小矛盾小摩擦时有发生。 小王和小李是一对关系不错的好朋友,小王活泼开朗,善于表达,是个小话痨;小李安静内敛,处事稳重,但很多事喜欢藏在心里。虽然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但正好互补,座位挨着边儿的两兄弟向来相处比较愉快,开朗的小王给小李带去不少欢乐,安静温和的小李也包容着小王偶尔的调皮。一切看似风平浪静。 有一天放学后,我突然接到了小李父母的电话,这对温和善良的父母听起来积怨已久,向我诉说:小王在班级里起头,一帮男孩儿集体欺负小李,往他身上吐中午吃的水果番茄,小李性格温顺,选择忍让,不敢告诉老师,但家长实在心疼孩子,感到气恼,希望我能帮忙处理此事,同时还不想让儿子知道父母向我告状一事,怕进一步破坏孩子的关系,给孩子造成更深的阴影。 听完家长的诉说,我感到震惊的同时,也感激这对父母的善解人意,赶紧先安抚家长的情绪,并承诺第二天以合适的方式彻查此事。如果情况真如小李父母所说,说得严重点岂不是“校园霸凌”吗?绝不能让班级里出现这样的苗头! 【我的观察】 耐心“潜伏” 观察情况 第二天我观察两个孩子的情况后,发现兄弟俩相处正常,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愉快。我初步判断所谓欺负应该只是偶发性事件,而非长期性的欺凌,两者性质大不相同。 孩子们的心纯粹真挚,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最简单的。但由于年纪尚小,有时候掌握不好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在遇到矛盾时也容易控制不住情绪,伤害到自己喜爱的朋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与朋友交往,但时间的限制和年龄的差距,让老师不能时刻关注到孩子们的矛盾,也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开他们的心结。孩子们稚嫩的友情需要我们细心呵护。所以,我初步打算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化解他们的矛盾。 【我的行动】 “心情日记” 叩开心门 为了不破坏孩子们纯真的友谊,同时保护小李敏感且不爱诉说的内心,我决定通过“心情私语”日记本来解开孩子的心结。 我们班的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心情私语”日记本,孩子们自己设计日记本的书名和扉页,可以在日记本里写自己想写的一切,只要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同伴交往、学习困惑、旅游见闻、家庭小事等各方面都可以写。在日记形式上,不需要华丽的文采,也不需要精巧的结构,只记录自己的心情。 我在班级中任选了两三对好朋友叫到身边,当然也包括了小李和小王。我布置每对好友当天回去各自写一篇日记,内容就写自己心目中的对方,包括外貌、性格,以及在和对方相处过程中发生的愉快或不愉快的经历,并强调老师一定保密,必须真实,否则即不遵守游戏规则。 回家后小李妈妈向我反映说,小李说没发生什么事不知道怎么写。我表示让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用刻意引导让他写下某件事,他觉得没什么事可写也是好事,说明那件事并没有在他心里留下阴影,至此,我心里更加确定了“番茄事件”只是偶发性事件。 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 次日,两个孩子早早把日记交了上来。两个孩子的文字单纯且真诚,小王和小李都是班级中乐于助人的典范,两个人都写到了自己有什么需要,对方都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令我惊奇的是,小王也写到了小李父母口中的“番茄事件”,可在他的描述中却是另一番样子:“前几天吃水果的时候,小李竟然一口吃了四个小番茄,一咬就喷到了我身上,我们互相对视了一下,就哈哈大笑起来。于是我也学他一样用力咬番茄,汁溅得可远了……”同样一件事情,小李觉得被冒犯,小王却觉得非常好玩。看来是小朋友的交往方式出现了偏差,没把握好玩闹的尺度。 适时介入 抚平矛盾 我在孩子的日记中写下了留言。 给小王的留言:“这么好的朋友你要好好珍惜!他不爱表达,有些想法可能憋在心里没说出来,有时候你的行为不一定让他喜欢哦。平时要注意站在别人角度想想,多关心你的朋友,才能为友谊添彩!” 给小李的留言:“相处之中有喜有怨,组成了你们可贵的友谊。互相为对方着想,有不愉快要及时说出来,不要互相猜忌,你们的友谊才会更长久!” 之后,我又与两个孩子分别进行谈话,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对方,学会了更正确地与朋友交往,相信他们会更加珍惜彼此的这份友谊! 班主任说 将表达性写作应用于日常教育,利用学生日记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我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日记留言、个例访谈、团体辅导等策略对学生进行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成长。 小小的日记本,记录孩子的内心,让老师叩开了孩子的心门,师生的距离由此拉近了,我看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经过引导,孩子也找到了更正确的交往方式。现在的他们可能还对友谊的含义似懂非懂,可他们拥有最纯真的心,只要老师家长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可以在良好的同伴关系中收获更多成长的能量,同时学会更恰当的调控自我消极情绪的方法,情绪管理能力由此得到培育发展。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