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6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种北收
人间好时节

◀6月5日,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田间收获小麦。

◀6月5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异溪村整理秧苗。

    昨日芒种。

    在二十四节气命名体系中,芒种是一个直接、鲜明反映农事劳作的典型节气,是一个种、收两头都忙的节气,不仅饱含着农民播种的希望,也传递着农业丰收的喜悦。

    四季是来自宇宙的节拍,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若要论及最浓烈最灿烂的时节,正是在这个夏天,人们头顶烈日默默且坚忍着去抓紧农事耕种,南方稻绿,北方麦黄,所以,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民间也称其为“忙种”。

    我们都知道,南方食米,北方食面。为何会如此不同,除了气候环境的因素,还有什么原因吗?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来说说关于“北麦南稻”那些事儿。

    

    主讲人

    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陈盈吉

    

    小麦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背过白居易的《观刈麦》,至今我还留有印象: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和白居易本人悲悯百姓的心性,让我第一次感知到了“麦”对于百姓生活的重要意义,而与此同时也让我想到了这一北方人民的主食——小麦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变迁发展史。

    其实早在《诗经·鲁颂》中,就有“稙稚菽麦”的表达:“稙”是麦的早种,“稚”是麦的晚种,这就说明当时在鲁国已经有了小麦的早播和晚播之分。

    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田地的农活儿,或多或少都不算陌生。

    因为我们的父辈,很多都是农民的儿子,所以哪怕一天都没有种过地的我们,也知道小麦对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的念头总是霸占了生活中的首席位置。

    于是,去逛不同的面包店,感悟每一家面包店里不一样的小麦气息,成了我闲暇生活中的一份乐趣。很多时候,我会选择咖啡搭面包的早餐方式,来开启美好一天。还有那些来自北方的朋友,他们多半爱吃馒头和面条。如果离家很久,又吃不上这些,总免不了心中的那一份期待。所以,无论身处再遥远的地方,拥有再模糊的印象,只要尝到了面的味道,仿佛就能看到“老家”那道窄窄的田埂,滚滚的麦浪……这是麦的执念,它们会和我们的生活一起,天长地久站立在这个绿油油的夏天里。

    水稻的故事

    再来说说水稻,它可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生在江南的人们,三餐四季总是离不开香喷喷的白米饭,而米饭,就是水稻最后的完美呈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浙江这片土地上就已种植水稻。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水稻呢,水稻的产区除了在亚洲、还有欧洲南部和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等。在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的排行榜上,水稻是位居第三位的季军。它的产量虽说低于玉米和小麦,但它仍然维持着全球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中国杂交水稻的先驱——袁隆平,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还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不仅解决了千千万万人的“米饭问题”,也成为了千千万万人心中永远的“水稻专家”。

    水稻的一身都是宝。稻糠是稻谷的壳,它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也被运用做建筑材料,许多乡下的传统泥屋,如中国客家村落中的圆形土楼,材料中就有稻糠。现代社会中,稻糠也被试用在水泥混合材上,或是用来生产植酸钙、肌醇。稻草也是另一个相当有特色的经济副产品,用途相当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编成的草绳、草鞋与簑衣,是许多农人的必备品。早期也有许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顶。利用稻草编织出的工艺产品,也相当常见,如草席、草帽等。甚至于田间地头的稻草人,还能帮助农民驱赶偷食粮食的鸟儿。

    小麦与水稻的趣事

    你们知道吗?曾经有科学家做过一项思维特点的测验:要求对三个词语如“萝卜—兔子—狗”分类。结果显示,来自种植水稻较多的南方地区的测试者更多地作出了“关系型分类”,如将“萝卜”和“兔子”分为一组; 而来自种植小麦较多的北方地区的测试者则更多地倾向于“属性分类”,如将“兔子”和“狗”分为一组。

    更有意思的是,接下来“北麦派”和“南稻派”还继续了下一轮的社会关系测验。测验者要求被试画出自己的社会网络,分别用圆圈来表示自己与他人。研究发现,来自水稻种植区的人更可能把自己画得比他人小。研究者还评估了被试者对待朋友和陌生人的不同行为。让被试者想象如下情况: “朋友或陌生人的诚实行为帮助自己赚了钱,是否奖励?”或者“朋友或陌生人的欺骗行为使自己赔了钱,是否惩罚?”结果显示,与来自小麦种植区的人相比,来自水稻种植区的人更可能奖赏朋友,避免惩罚朋友。这说明,水稻种植区被试者更具备集体主义文化,表现为对朋友更忠诚,在交往中不突出自我,具备整体型的思维; 小麦种植区被试者更具备个人主义文化,表现为对朋友更加苛刻,在交往中更凸显自我,具备分析型的思维。

    这些结论,并非是一时兴起的空洞之论,专业的科学团队经过了一次次的同类型测试,也得出了相类似结论。所以,科学家们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是:中国南方温度、湿度较高的地区更适合种植水稻,在灌溉及栽培技术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个体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导致该地区的文化具有集体主义的特点,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 中国北方温度低、干燥的地区更适合种小麦,对个体间的合作要求低,导致该地区的文化具有个人主义的特点,并一直保持至今。所以我们平日常说:北方人吃馒头就着大葱,性情豪爽,个性分明;南方人吃米饭细嚼慢咽,表达委婉,心思细腻,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由此看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呢。

    总的来看,在中国历史上,“北麦南稻”的格局一直就存在于百姓的生活中。吹着夏季清爽无比的风,看着太阳雨下夺目的风景,无论你是在北麦的片区还是在南稻的田间,我们都离不开心中的麦子与稻谷,因为它们都是国人生活的核心,也是四季赋予国人的馈赠。“四季予你皆景,我予四季皆情”——懂得了这些,我们便懂得了生命的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