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寻美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在晨跑的队伍里
美在学校的画室里
美在精心设计的课堂里

全美教育
一场学生与生活的“美遇”

奥运冠军石智勇回母校为鄞江中学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美在热爱运动的生活方式中,美在艺术馆的展陈中,美在师生的创作与教学中,美在有意识打造的课堂中,美在校园闲暇的生活中……从美术特色到全美教育,这所学校走了30多年。

    说起鄞江中学,家长和学生总是想到美术班,但在校长马明康心中,鄞江中学提倡的是“全美教育”,追求的是让美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

    为此,学校在美术特色基础上不断延伸,让美渗透进校园的方方面面,多年来案例众多,也形成一批理论成果。让我们结合马明康校长《让美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一书,以及校园里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故事,来看看鄞江中学的美育教育。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美在体魄  爱运动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每当早晨的霞光穿透校园的林荫道,学生矫健的身影就会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了跑步的队伍;五层楼高的攀岩处高手在训练,18米6.7秒,是不是又打破了纪录;篮球场打球的哨声传来,那红色的积分牌又多了精彩的3分;柔道馆学生围成一圈,观察着选手对决时的每一个细小动作,为随时上场作准备;举重馆的老师为学生再一次突破举起的重量而鼓掌,世界冠军石智勇当年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从这里走出去的……

    在学校的荣誉榜上已有2名世界冠军,5个全运会冠军,172个省运会冠军。更重要的是,爱运动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肯认输,不甘平凡,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激励着学生更好地学习。

    美在情感  用艺术引导学生去追求美丽人生

    鄞江中学的中心处有一幢青灰色的艺术馆,四层楼高,这里是学生“美的情感”体验殿堂。钢结构的尖形拱门像哥特式建筑一样轻盈美观,“不断向上”的视觉暗示,象征着艺术的神圣和崇高。

    一楼陈列着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石膏像;教师艺术创作工作室里,大幅的油画把个性转化为色彩交响,精致的水彩让丰富的情感在水色之间流淌,墨分五色的中国画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使这里的艺术教师已有4名成为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的研究生,2名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每两年举办的教师画展不断向社会传递着“师心化境”。

    二楼和三楼学生的画室里:教师在示范,美的规律、技的巧妙、形的崇高、色的丰富在娓娓道来中呈现;学生在创作,一笔一画都是内心的写照、知识的应用、情感的迁移、美好的寄托。

    四楼美术馆陈列了200多件国内外名家的作品:油画泰斗全山石教授的《维族女青年》肖像作品、乌克兰美术学院院长姆哈依的风景作品、书法泰斗沙孟海的行书作品、国画大师童中焘的山水作品、吴山明的国画人物作品等等,扩大了学生审美视野,让学生流连忘返。

    学校还定期举办《美与生活》名家系列讲座,10多位国内外艺术大师受邀进校园开讲,引导学生追求美丽人生。

    为让学生了解审美动态,学校引进国家级刊物《中国水彩》,已出版86期,不断向全校师生传达最时尚的国内外审美趣味趋向、图式创新动态。

    美在课堂  鼓励各学科教师进行美育课题研究

    学校倡导美育进课堂。在学校附近的世界灌溉文化遗产它山堰景区里,地理学科徐展展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完成“它山堰水系分析图”和“气候、岩石、土质、植皮、人文等综合考察任务,课堂与自然结合,激发学习热情,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政治学科杨路楚老师以思维导图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捕捉生活片段、赋予课堂开发美;关注生活热点,赋予课堂时效美;品读人生百态,赋予学生心灵美。通过教师挖掘、提炼、追问、探究理解知识原理,赋予教学形式美,并形成意义建构,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他为此写的《美育入课堂》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北师大主办的《思想政治教学》2017年第七期中。

    为让“美”融入各课程中,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进行美育课题的研究,对立项的课题提供一定经费和支持,如《高中物理现象之美研究》《语文与图像转换美育研究》《高中化学结构美引导探究》的课题研究,给理性插上诗意和灵性的美育翅膀。

    美在多样  让学生手工作品装点校园的角角落落

    在闲暇生活里,校园里学生弹着吉他、拉着小提琴;功能教室里学生做着陶艺、木刻、剪纸……学校组建水彩画社、扎染社、衣上绘画社、刮画社、漫画社、陶艺社、线描刺绣社,版画社、摄影社、平面设计社等13个特色社团,与其他社团融合,形成“美育社团群”。

    为了发挥学生个性,学校还专门建了一些涂鸦墙面,学生通过申请,可以进行个性创作,开发创造力和想象空间。

    学校经常鼓励学生参与美化环境,进行创意创作,让学生亲手制作手工作品装点寝室、教室、校园的角角落落,让学生的个性美在校园中美美与共。

    对学校里的美育案例进行反思,校长马明康分别从求美之路、鉴美之理、学美之术、创美之新、壮美之魂等方面,阐述了“美的生活方式”研究的过程、内容、技术、创新和效果的整体与细节;完整论述了其理念、体系和具体操作流程与详细案例;构建了“美的生活方式”的理论体系,《让美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共分6章30节,由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各新华书店发行。

    名家点评

    鄞江中学美育,历经30多年,从美术特色到“全美教育”,走“以美兴校”之路坚定不移,成效卓越,是宁波独特的美育样本案例,具有典型性。

    美,是一种生活方式。鄞江中学美育案例从“美在体魄、美在精神、美在课堂、美在个性”出发,让高中生的生活方式进行审美性转型,改变教育功利化和精致利己主义的倾向,成就了高中阶段学生美丽的别样人生,注重了学校美育的内涵发展,切中当前美育实施的重点与难点,具有前瞻性。

    《让美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一书,案例描述生动真实,从学生学习生活和闲暇生活进行探究,有情景、有数据、有审美体验、有审美目标,符合高中生心理和生理规律,因势利导、把美“引入门墙无意中”。案例的反思能进行理论提升,全书提供美育实施的过程、内容、技术、创新、效果的整体和细节,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

    奥运会两届举重冠军

    宁波教育局素质教育特聘名家

    石智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