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6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渡衔接≠过度衔接 零基础≠零准备

幼小衔接这样做 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余海军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王成

宁波市李惠利幼儿园执行园长、高级教师

孙苓琦

宁波市骨干班主任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毕礼联(左) 潘慧峰

均为二孩家长

    “到底什么才是幼小衔接?学会拼音和算术就足够了吗?”

    “‘零基础’的孩子直接过渡到小学,能适应吗?”

    “‘双减’后,作为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我们要怎么配合好学校、老师来一起教育孩子呢?”

    ……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毕业步入小学,迎来人生道路的重要时刻。如何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做好入学准备,迎接挑战?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宁波市教育局联合现代金报、甬上教育,推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特别节目,通过甬上APP教育平台开展4期幼小衔接公益直播,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小学一线教师、二孩家长等不同身份的嘉宾,从多维视角出发,为大家解疑答惑,提供良策。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幼小衔接是过渡衔接,而非过度衔接

    “幼儿衔接是过渡衔接,却被误解成了‘过度衔接’。”

    “从幼儿园到小学,更像是把原本种在盆里的花移栽到了土地中。”

    “它不是翻山越岭,而是一个爬坡的过程。”

    ……

    第一期直播中,余海军就为幼小衔接正名。他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并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然而,在很多家长的眼中,过渡衔接却被曲解成“过度衔接”,“过去,家长报班让孩子学拼音学认字学计算,现在,‘双减’来了,幼小衔接班没有了,于是,心里更慌了。”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焦虑背后,余海军分析,这往往源于家长对真正的幼小衔接还缺乏专业的了解。再者,还有对一年级孩子身心成长、学习特点的不了解和担忧。

    事实上,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正面临着诸多环境变化:学习方式变了,学业要求高了,玩耍时间少了,换了一个新的社交圈,老师更加严格了,行为规范更多了……这也意味着,幼小衔接需要的是全方位的衔接。“在幼小衔接的准备上,家长不能只着眼于学习准备,更要做好身心、生活、社会等准备,要把眼光放在12年的学习过程里,培养孩子习惯、意识、自控力、理解力和适应能力,自立能力等。”余海军说。

    幼儿园怎么衔?融入三年保教

    “随着学前教育宣传的不断推进,幼儿园中对幼小衔接的理念也正在悄然改变。”王成介绍,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意见》中,就明确了“入学准备教育要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从入园起始,幼儿园就重视孩子的习惯、能力、品质的培养,这是隐性衔接。到了大班,正式进入显性衔接。

    到了大班阶段的显性衔接,是不是可以增加认读写算的课程内容?

    王成说,“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最重要的不是内容的小学化,而是方法的小学化,在幼小衔接阶段,前阅读和前书写也是较重要的环节。因此,“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孩子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也是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除了身心准备、学习准备,社会准备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在幼儿园大班阶段,王成认为,应把混班活动和混龄活动贯穿于一日活动和全学期活动中,让孩子们与不同年龄的伙伴自由相处。甚至跨园游学,让孩子走进新环境、接触新教师、认识新伙伴,扩展交往圈,丰富交往经验,“孩子的入学准备,还包括要学会与同学相处,更要有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等等,这些能力的发展,为孩子提供幼小衔接所需要的品质。”

    小学如何接?培养好习惯

    “入学准备的核心不在于学了多少一年级的课程内容,暂时知识上的落后会很快跟上,根本不会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长的‘坎’。”小学班主任孙苓琦建议,在入学前,家长可以与孩子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学校的事情,陪孩子参观即将就读的学校,让孩子们对进入小学有个心理准备。

    孙苓琦有着24年班主任经验,她发现,一年级里丢三落四的“小糊涂”太多了。她建议,在上学前,家长不妨有意识地提醒孩子物品摆放有序,东西用过之后及时放回原位;上学第一天就要教育孩子按照课程表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放学回来后,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检查自己的东西,一一核对,每天能做到一样不多一样不少的,“一定要予以表扬。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小学的课程学习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一节课没听好就容易跟不上后续学习。因此,拥有良好学习品质格外重要。”孙苓琦特别强调,家长可以在上学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听”的专注力训练,比如,给孩子讲个小故事,讲完后,让他数数故事里出现了几个“的”或者“了”,从而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家长能做些什么?正确陪伴是最好辅助

    此次节目中,两位二孩家长也走进了直播间,与大家分享“过来人”的经验。

    “对幼小衔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养成好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潘慧峰是二孩爸爸,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大的上初一,小的还在上一年级。作为经历了两轮幼小衔接的家长,他最大的心得是,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宝特别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潘慧峰就在培养孩子专注力上下起了功夫,陪孩子下象棋、五子棋、飞行棋,还一起算24点,有时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慢慢地,孩子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了,专注力也随之提高了。

    “很快,我家二宝也即将进入幼小衔接阶段,我从大宝身上总结了几个有效的经验,也和大家说说。”毕礼联建议,家长可以多陪孩子聊天,通过每日的闲话家常中,孩子在交流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反思,学会了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家长还可以多陪孩子游戏,当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玩”,家长要有目的地带着孩子一起在玩中学,边玩边学。比如,用天文望远镜看看星空,用筷子夹夹圆滚滚的黄豆,用积木玩玩抽抽乐等,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思维力、小肌肉群的控制力就在日复一日的陪玩中得以成长……

    两位嘉宾一致认为,“幼小衔接阶段,对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也是一段成长进步飞快的阶段,假如,我们能够抓住这段时期,给予孩子更多更高效的陪伴和引导,孩子在进入陌生的小学后,将会有足够的信心和热情来面对。”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