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寻美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6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传统“旧”曲 唱身边“新”闻

在非遗曲艺中 引领校园文明新风

学生正在表演唱新闻。

记者 马亭亭 摄

学生在演出。 通讯员供图

非遗传承人叶胜建老师指导学生表演唱新闻。

记者 马亭亭 摄

    象山唱新闻,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它是流传于象山的一种古老的走唱类地方曲艺,用象山方言演唱,自诞生至今已逾百年,以一人边奏锣鼓边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又叫“锣鼓书”。之所以称之为“唱新闻”,是因为所唱内容多为当下发生的时事。

    象山文峰学校创意性地把这种非遗曲艺引进校园,以此营造欣赏美、传扬美、创造美的艺术氛围,引领学生发现艺术之美、心灵之美、行为之美,起到以美育人、榜样树人的效果。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刘俊丹 祝俞蕾

    敲锣打鼓演绎节目,现场一派欢乐景象

    “打起锣鼓咚咚咚,今天听我来唱新闻,‘斗罗大陆’玩上瘾,荒废学业急煞人,班委紧急出号令,紫风铃下说分明……”在象山文峰学校排练室里,一群小学生拿着锣鼓,在二胡伴奏下,用土腔土调演绎校园唱新闻项目,一个个有板有眼。

    现场一派欢快景象,引得师生连连拍手叫好,有的还时不时打着节拍跟着哼唱两句,沉浸在唱新闻的魅力之中。

    不仅腔调独具特色,内容也是非常有意思。他们表演的这首曲目叫做《紫风铃说事会》,讲的是最近部分学生沉缅于玩“斗罗大陆”小卡片,并在班里同学中交流,很多同学受其影响。学校“紫风铃学生说事会”上,同学们对这种现象展开讨论,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让同学们用结合玩与学互通互融相促进的关系来提高学习能力。

    像这样的社团课,学校每周都有,学校还会定期邀请文化部门的专家进行指导。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唱新闻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曲目和鲜明的表演风格。传统的唱新闻以唱社会新闻和历史故事为主,以播报国家大事、地方政策,宣扬传统美德等为主要内容,贴近百姓生活,颇受大家喜爱。

    B

    引入非遗项目,用“旧”曲唱“新”闻

    象山唱新闻因表演形式活泼,说唱韵味十足,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为了使这项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2018年10月,象山文峰学校成立首个象山唱新闻青少年传习基地,后又成立校园唱新闻表演社,聘请非遗传承人叶胜建老师为艺术指导,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将校园里的新鲜事进行编唱,并在校园艺术角进行展示,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最惬意最放松的时间,也是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为此,我们将校园里的新鲜事用唱新闻形式进行表演,以传统‘旧’曲,唱身边‘新’闻。”该校音乐教研组长刘俊丹老师介绍,之前唱的是传统曲目,引入学校后,与校园新鲜事结合起来,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

    在进行课程化建设的过程中,该校通过对象山唱新闻的调高、唱腔都做了简化处理,以便于学生学习。简化后的旋律,剔除较复杂的装饰性旋律,便于学生学唱和记忆。

    在表演形式上,将学生分成多个组,根据音乐表现需要,时而单组演唱,时而多组演唱。通过奏、唱、说组合的形式,让师生分别担任演奏、演唱、念白的任务并进行组合表演。还在基本表演程式外,再配以舞蹈、戏剧等形式,将唱新闻的表演形式作进一步拓展。

    陶冶学生情操,引领校园文明新风

    “校园唱新闻的表演有个习惯,就是多唱好人好事和美德言行,少做或不做挖苦讽刺和点名批评。唱新闻有非常强的号召力,一经表演,往往便会被学生传唱。”该校校长陈秉忠说,唱新闻在校园落地开花,既为校园带来文明新风,又为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自校园唱新闻实施以来,学生言行更加文明。《唱唱文峰好校园》《垃圾要分类》《紫风铃说事会》等一系列校园作品诞生,让学生既能感受传统艺术魅力,又能获得美好心灵的陶冶。以《垃圾要分类》曲目为例,传唱后学生能更加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真正做到科学投放垃圾。

    课堂引入唱新闻,不但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节奏感,唱腔学习促进学生音准感的提升。在历届象山县音乐抽测中,小学段和初中段的抽测成绩均名列前茅。唱新闻的普及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校老师们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孩子不会说方言或者会说一点。唱新闻的乡音方言学习,拉近了学生与家乡语言文化的距离,经过本土文化的浸润,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增进爱家乡情感。

    而且,唱新闻进校园为全校师生打开了非遗文化的大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非遗文化产生兴趣。

    学校师生多次参与各类相关演出,宣扬民间艺术,传播象山声音。四年级学生叶虹妤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唱新闻,她说:“我非常喜欢唱新闻,而且唱得比较好,老师经常带我出去巡演,而且还在比赛中获奖,我感觉非常自豪!”

    ●专家点评

    “唱新闻”表现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奇妙现象,它将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创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对称的、谐调的比例结构,并引发人们愉悦的想象和回味,由此而产生美的感受和体认。

    “象山唱新闻”以其简约的表演形式和醇厚的唱腔特点,构成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自创生之始,仅凭一锣一鼓,一人一腔,便为一方百姓传递社会风尚,为平和生活注入新鲜活力。而历时100余载,至今仍生生不息,足见其艺术生命之顽强。究其根本,实为深深扎根于象山的文化土壤,以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说唱语汇宣扬真理、抒发真情之故。

    其脱胎于象山方言的旋律音调,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从单档到双档的表演形式拓展,从清锣鼓伴奏到锣鼓加丝弦的伴奏形式蜕变,从走街串巷式的走唱到舞台型、艺术型的表演场所转换,无不体现出“象山唱新闻”在传承与发展路径中的坚守与创新。于是乎,将唱新闻引入校园也愈发显得意义深远。

    “校园唱新闻”正是对“象山唱新闻”这一传统艺术的有效接力与传承。将唱新闻与学生题材、校园生活有机结合,既是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有益拓展,更为学生浸润乡土文化、为校园提升育人品质提供极佳的机会。

    宁波市名师

    象山音乐教研员 单森权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