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通讯员供图 |
 |
学校举办的“10岁成长礼”。 通讯员供图 |
6月17日一大早,从树叶缝隙射下来的阳光温和而又舒服,一阵清爽的晨风拂在601班学生罗婧熙的脸上,她背着书包迈着大步子,向校门口的保安叔叔和值周的老师、同学开心地打着打招呼,然后进了教室,参加班级里的10分钟晨会微课。 这是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搭建的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环境育人的“三位一体”文明校园建设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要求每天早上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 晨会微课以班级为单位,依托学校自行编写出版的《做好我自己》和《保护我自己》等德育校本教材,用大量的画面和视频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习惯或保护生命、学会自救微课教育,同时采用学校上课、家庭实践、家长评价的方式延伸教育,得到学生喜欢、家长认可。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张雅儿 傅戈燕 人人行动,争当文明之星 晨会微课一开始,班主任夏雪飞直奔主题,和同学们聊起食堂浪费粮食现象:“最近一些同学吃中饭很快,三两下就吃完了,餐盘里剩菜剩饭很多。还有的同学挑食,不喜欢吃肉、吃虾,碰都不碰就扔掉了。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大家一起来说说。” “老师,我也注意到了,平时班上一些同学为了中午多一些时间玩耍,吃饭很匆忙,餐盘的菜都不碰,白米饭淘点汤就好了。”“也许,食堂的饭菜不如家里爸爸妈妈做的那么合胃口,但是我们也要尽量做到珍惜,不浪费粮食……”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作为班级午餐管理员的罗婧熙同学也举手支了几招不浪费粮食的小窍门,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同学之间“分享法则”。愉快的讨论氛围中,学生们对于文明用餐有了更深的领悟。 这几年,学校根据成长课程和素质教育要求,陆续开发《文明行为规范》课程、编写《一年级入学》课程以及录制“文明礼仪”教育视频等,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304班方叙茗同学在今年参与了“文明礼仪”教育视频的录制。她通过亲身参与,深刻理解了《论语·里仁》里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并表示要争做文明、诚实、阳光的二小学子,带动更多同学加入到这个队伍中。405班的章瀚同学,现在一有时间就会在走廊、厕所等场所进行文明监督、文明劝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绽放。 校园成为 文明浸润的“沃土” “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和学校品质非常好的载体。所以近年来,我们围绕着‘办一所适合儿童生长的学校’,五育并举,希望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校长柴利波说。 据悉,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余姚先贤王阳明提出的四个人生顿悟“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作为校训,以“崇文化、讲文明、强素质”为目标,53亩地做成“隐形的文明教科书”,校园成为文明浸润的“沃土”。6条文化长廊、200多块文明小标语、地标文化、班级文化墙,甚至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成为可触摸的教育内容。 同时,德育课程成为文明生长的“种子”,除了每天早上《做好我自己》等校本课程的10分钟晨会微课,不同年级学生开设养成教育、自理能力教育、劳动教育、珍爱生命教育、河姆渡稻作文化、劳动研学和感恩教育成长课程。10多门劳动教育等拓展课程,每周五的“家长课程”,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文明的滋养。 体验活动也成为文明生长的“养分”。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与社区结合的文明小楼长、每年十四项主题化体验活动等。特别是学校每年家校携手的近百次的假日中小队活动,到敬老院、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做红色小导游等,让孩子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培养爱心、学会感恩。学校还完善建立每生一个档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特别是设置品行和学科、家长和教师的双轨制评价,孩子扫二维码,打积分,上光荣榜单。 如今,学校已获得省市乃至全国层面的70余项荣誉称号。2018年,学校获评宁波市文明校园。2021年,又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校园,其中为学生未来和需要着想设置的拓展课程以及丰富的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活动获得省里高度肯定,“学校不但外在美,而且美得有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