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许志龙教授介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
眼下,随着考生陆续收到高考成绩,选择学校和填报志愿成了高考生和家长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6月27日下午,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审专家许志龙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王大伟以及浙江宏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蒙走进甬上直播间,针对近年来热度持续升高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高考生及家长们答疑解惑。□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摄影记者 张培坚 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打算留学的家庭转而把目光放在了国内“留学”,也就是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把“接受国际教育”与“不需要或短时间出国”结合起来,让孩子不出国也能享受到国际化高等教育。 那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体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审专家许志龙教授为不太熟悉这一模式的高考生及家长作了解答。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的,当初的目的是为引进国外优质大学资源,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许志龙提到,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经有890个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数量有增有减,但近几年发展速度还是很快。 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有哪几类?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共有四大类,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中留服留学培训基地。“其中,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都是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独立法人)。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这些高校也都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许志龙教授说。 另外在学制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是3+1模式、4+0模式,即国内读三年甚至四年,国外读一年甚至不用读,受疫情影响最小,成本也较低。 经过高考统招入学的学生毕业后可拿到双证(国内大学本科毕业证、学位证以及受教育部认证的国外大学本科学位),而通过自主招生、留学基地项目招生等途径入学的学生毕业后拿到单证(受教育部认证的国外大学本科学位)。 中外合作办学有哪些优势? 成立于2006年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位于江苏苏州,建校已有17年时间,近2万名注册学生。在这一条升学“赛道”上,西交利物浦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王大伟谈到了许多优势,从大类招生、弹性选或转专业再到国际认证、本科生参与科研 、海外交流等,统统覆盖到。 “我们倡导,学生中心不是围绕学生转,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同时我们强调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效导向的理念,既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有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王大伟说。 浙江宏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蒙还进一步解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申请制”的途径。其中自主招生,是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结合本校实际招生情况,经教育部允许,为符合条件的出国学生提供了含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在内的通过参加自主招生考核在国内就读的机会;教育部留学基地项目招生模式,是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的,涵盖本科及硕士阶段的教育培养体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选择前往国外合作大学学习,通过2+2、3+1等方式完成学业,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并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 这场讲座满满的干货,有考虑国内“留学”这条路的考生及家长可回放听听讲座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