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7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雇佣兵” 伤害的是社会诚信

    6月26日晚,网传今年广东省茂名市高考第一名,三次考上北大,获得奖励金额累计200万元,此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评价:“比上班来钱快”,更有甚者称该考生是“职业考生”“高考雇佣兵”。

    (6月28日红星新闻)

    三次考上北大,获得奖励金额200万,羡慕也罢,嫉妒也罢,抑或恨得牙根直痒痒。但如果没点真实力“加持”的话,真不敢想象。

    这是个多元化价值观共存并提倡主张个人权利的时代,再说,“法无禁止即可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教育部门没有明令禁止复读,没有出台考上名校不上的“惩罚性”规定,那么,决定复不复读,以及决定上不上著名大学,我们都应该尊重个人多元化的选择。

    针对此事,有网友在网上留言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可厚非。的确,表面来看,于考霸金炫宇而言,他虽付出了三年的辛劳,但收获了200万,可谓值得;对“雇用”金炫宇的有关民校来说,虽花费了百万或百万以上的“真金白银”,但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争取了更多的招生名额,可谓划算。

    不过,我们似乎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笔者看来,透过考生、学校双赢的背后,最受伤的却是教育公平和社会诚信。

    首先,考生考上北大,却又不上,势必在招录环节挤占一个名额,虽然在确定考生考上北大不上后,有关学校可以采取补录措施,但很有可能让那些很有希望被北大录取的高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与北大“失之交臂”,这对这些高分考生来说,显然不公平。

    其次,据报道,该考生只是挂靠在广东某民办高中,然后在异地的河北衡水复读,考前一个月回考试地适应题目,考上北京大学后民办高中给奖金、发喜报……如果属实的话,甘当“高考雇佣兵”,实则就是间接地参与民办学校虚假宣传。于此,对该考生和民办高中来说,显然都有违“诚实守信”原则,而如果所有人所有集体都为了个人或集体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那么,诚信社会建设岂不是一句空话?

    这件事也提醒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堵上这样的漏洞,刹一刹“高考雇佣兵”的歪风。王志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