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7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校园上演交响乐盛宴 让音乐艺术育心智、伴成长

汇报音乐会现场。

    《红旗颂》《红色娘子军》《贵族的气息》《第二圆舞曲》《变形金刚》主题曲……近日,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小学举行了一场交响乐团汇报音乐会,参加演出的都是该校的小学生。近一个小时的演出,小小乐手们演奏了精心编排的9首曲目,展示出了弦乐的连绵、铜管的震撼、木管的委婉、打击乐的轰鸣交织,将他们心中的艺术种子开成了花。

    高桥镇是一个位于海曙区西北部的城郊小镇,就连学校的老师都笑称自己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但这个小学却组建起了一支小学生交响乐团,为孩子们接触高雅音乐艺术打开了一扇大门,把“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撒在孩子心中,让音乐育人心智、陶冶情操。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文/摄

    “东拼西凑”成立了 第一个交响乐团

    “别看现在的高桥镇这么美,15年前这里就是农村啊,学校的周边都是农田。从一开始只有10余人的小提琴兴趣小组,到如今这样一支交响乐团;从一开始的招生需要老师上门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到如今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我是看着学校的乐团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真的太不容易了,每每听到孩子的演奏,我都会热泪盈眶。”高桥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唐丽琼说。

    据介绍,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下,高桥镇中心小学十分重视美育课程的建设,通过艺术素养的提升,培养“阳光、向上、高雅、卓见”的学生。经过多年的积累,学校用“东拼西凑”的方式终于在两年前组建成了一支有65名成员的双管制小学生交响乐团。

    长笛、双簧管、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小提琴、中提琴……目前,该校有20多个不同的器乐社团,每天都有20多名外聘的音乐老师来学校教学,他们大多来自宁波市音乐家协会。孩子们在校园里就能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

    每年都从一年级新生中招乐团成员

    因为乐团数量多,课余时间走在校园里,总能听到悠扬的乐声。每天早晨,是管乐、打击乐学生的训练时间,中午则是弦乐类社团的训练时间。每周四次专业课,每周两次乐团排练课,每周末一次面向部分学生的小课,整个乐队的训练模式形成了常态化和梯队化。

    “我们从一年级9月份新生入学开始招新的乐团成员,通过自愿报名和专业老师选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十月中旬开始分班授课。基本达到5至10个孩子配备一位专业老师,小班化教学。”学校政教处副主任、弦乐指导老师史文博说,一年级至三年级是基础班级,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四至六年级是提升班级,也是学校交响乐团的主力。从三年级起,乐团会选拔部分优秀的孩子参加排练,学生进入乐团后,每周除专业课外,还会增加两次排练课。

    家长和孩子们也十分珍惜能进入乐团的机会,每次排练都非常积极。在训练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乐团里的小提琴手王立智是一名六年级学生,他从一年级开始学小提琴,三年级时又增加了钢琴,每天要练琴3个小时。那学习时间还够吗?“够的啊,我在学校托管时就把作业都做完了。我原来性格比较拖拉的,因为喜欢,想要有更多的时间练琴,学习上就更加抓紧了。”王立智如是说。事实上,乐团里还有不少学生是六年级的,即使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依然坚持参加排练。

    能坚持学大提琴六年,俞莹感到十分幸福,“我一开始学琴时,妈妈给我买的大提琴要五千元,当时觉得很贵了,后来才知道好的大提琴要上万元。现在我用的琴是学校的,要两万多元呢。很感谢学校找了那么好的老师,还给我们用这么好的琴。”据了解,一些社团的大件乐器,如低音提琴、马林巴、大号等,都由学校提供。

    给乡镇的孩子搭建接触高雅音乐的平台

    在管弦乐课程学习中,该校采取精品打磨和全员普及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学校以“管弦乐”学习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与管弦乐课程的契合点,在课程教学、管理机制、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融合。除了乐队训练的学生,学校还开发小学交响乐的校本课程《走进交响乐》,课程内容包含乐理、视唱、练耳;音乐简史、音乐常识;作品结构、演奏形式、音乐会礼仪;音乐家故事以及名曲欣赏等,让每个孩子都了解交响乐、学习交响乐,感受交响乐的无穷魅力。

    为了给乐团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交响乐团与学校大型活动有效融合,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如六一、元旦等大型节日庆祝活动,乐团总是为师生们送上一场场视听盛宴。该校校长严文若表示:“并不是每一位乐手都有机会进入音乐厅演奏,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进音乐厅聆听现场音乐会,学校之所以建立这么一个阳春白雪的交响乐团,就是想给孩子们,特别是乡镇小学的孩子们,搭建一个高雅音乐的平台。对孩子们来说,能在校园里见到交响乐团,真真切切地接触到各种音乐和乐器,内心是欣喜且憧憬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打开了一扇艺术之窗。”

    更为难得的是,学校非常重视乐团成员的后续发展,为学生搭建了多种上升渠道,比如与浙江音乐学院附中等专业院校合作,成立训练基地。近年来,该校部分优秀学生考入了浙江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等学校;部分学生考入蓝青中学、鄞州中学、效实中学等重点中学交响乐团……孩子们在更高、更远的平台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交响乐团作为该校美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达到了育人心智的作用,为完善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生钟熠祺的妈妈说:“我觉得我孩子每次上台演出时散发着光芒,跟平时截然不同,非常自信。孩子们在交响乐的演奏和配合中,自主性、创造力、感受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校长严文若表示,学校将继续深耕美育课程建设,以艺促教,受益广大学生,培育出更多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

    [ 专家点评 ]

    让交响之音润泽心灵

    交响乐作品结构复杂,音响色彩丰富,是音乐课程中艺术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响乐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高级形式,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心灵健康的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活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桥镇中心小学交响乐团的规模及配置,在浙江省内屈指可数,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实属不易。乐团的结构合理、梯队建设有序、训练模式科学,让乐团作品有很好的呈现。学校深耕交响乐课程建构,让学生充分感受交响乐,对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意义深远。

    希望乐团在声部的配置及作品的处理上更加深入细致。相信在交响乐的滋养下,孩子们可以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梁祝这片美丽的土地,奏出最动听的旋律!

    王百红 宁波市音乐家协会小提琴艺委会会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