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7月0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三制”助力农村新弱势儿童蜕变

    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董颖枝

    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农村儿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但在精神层面还是普遍缺少情感爱护,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呵护。这是一种缺乏沟通的陪伴。在这种陪伴下,农村新弱势儿童群体也随之产生,其在生活、心理、学习各方面发展上都存在明显的滞后,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状况,比如暴力、谎言、逃学。

    成长的故事

    小谭是刚由完小撤并转来的学生。他的前班主任告诉我,这是一个喜欢暴力解决一切的孩子,爱好撒谎,你最好不要“惹”他。心里“咯噔”一下,不要“惹”是怎么个意思呢?不能教?不能说?还是要漠然处之?会不会是“晕轮效应”呢?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暗暗地观察了他一个星期。果不其然,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就已经“名满”班级。“老师老师,小谭打人了,因为别人借了他的橡皮。”“老师老师,小谭把×××打哭了,因为XXX说他的水彩笔被小谭拿走了。”“老师老师,小谭用水杯装饮料,偷偷地在班级里喝,还说是水。”“老师老师……”

    的确,这一切仿佛都印证了前班主任的话: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暴力且爱撒谎。而最离谱的一次是小谭带了游戏机到学校,在课堂上和自己的同桌玩游戏。于是,我不得不邀请他的母亲一起到学校来解决事情。

    在他母亲来学校后,我似乎触摸到了真实的小谭。

    母亲一见到小谭,二话不说,抡起手掌狠狠一个嘴巴子,接二连三,把暴力的小谭打得晕头转向。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小谭。急忙拦下他的母亲,制止了她不问青红皂白的暴力。随之进行交谈,从交谈中我得知了小谭生活在一个暴力的家庭里,父亲酗酒,醉后常常动手打母子二人。母亲惧怕父亲,长时间在外,对小谭的关心不够。小谭周末都是靠自己照顾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做饭煮菜,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同龄人都不会的家务。

    暴力环境,渴求关注,独立劳动,让我对小谭的认知更加立体了。暴力环境影响了他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内心发展,同时也发展了他的能力。所以,他不是简单的暴力加撒谎,他是农村新弱势儿童。

    看似问题重重的小谭,其实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极强的劳动能力。于是我想到了“霍桑效应”。我试图通过表达对他独立劳动的喜爱,满足他内心对关注的渴望,由此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尽力与原生家庭的暴力影响相抗衡,完成自身的成长蜕变。

    成长的蜕变

    1.定制劳动项目,展示自我能力

    蒙台梭利提出:教育要以儿童自由为前提,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创造适宜的环境,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儿童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毫无疑问,独立劳动是小谭身上的最闪亮的一个点,也是他最舒适的发展环境。于是,我将班级劳动中最重要的黑板和讲台整理的任务郑重地交给小谭。定制“板台长”劳动项目,搭建小谭能力展示的舞台。

    于是,在40双眼睛的注视下,小谭每天都勤快地完成“板台长”的职责,并且相当出色,再也没有出现下一节课的黑板上留着上一节课内容的现象,讲台桌也变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在班级里大肆表扬小谭,甚至当有学生提出异议时,我让他来和小谭比赛。结果,自然是比赛让小谭的能力更加凸显。班级的学生对小谭的认识也有了更新。能干代替暴力,成为他在大家心中新的印象。

    2.补制劳动项目,发展合作能力

    劳动将小谭带出了“习得性无助”。在劳动的过程中,小谭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自身的价值得到了肯定,受到了同伴的关注和敬佩。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开始显现,小谭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暴力事件”出现的次数急剧下降。

    为了让小谭能更快地完成转变,我提出了让小谭担任班级空缺的卫生委员一职。放权于他,让他尽心为班级的卫生事业作贡献。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收到来自小谭的建议“老师,我觉得我们班的课桌椅还不够整齐,需要加强”“老师,我可不可以新增加一个卫生劳动项目,这样我们卫生可以打扫得更快更好”“老师老师,我觉得我们班垃圾分类还可以更细一些,比如……”。

    于是,在小谭的带领下,一个个卫生劳动项目补建了,一个个劳动志愿者小队组成了。从事后对这些劳动志愿者的询问中,不难发现,以前渴望得到关注的小谭,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会了交流和倾听。现在充满了自信,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认可。看起来,合作这个难题,也在小谭的手中完美解决了。

    3.创制劳动项目,培育自立能力

    小谭以发挥劳动之特长,成功“逆袭”,撕掉了过去的标签。同时,他的改变也改变了我们班级的学生,包括许多与小谭一样的农村新弱势学生,也包括那些受尽保护和宠爱的“小王子”、“小公主”。

    我们班在小谭的带领下,掀起了一股“劳动热潮”。大家都不自觉地进行劳动项目的仿制,班级的“绿植养护”劳动项目,变成了课桌整洁维护劳动;班级的卫生工具洗涤项目,变成了家庭洗衣服劳动;班级试行的垃圾分类互相监督劳动,变成了家庭亲子打扫……

    学生在小谭的带领下,不断仿制着班级里的劳动项目,在劳动的同时,既掌握了劳动的方法,又提升了自我规划、调控、组织和合作的能力,加强了自主意识,提升了沟通合作能力以及自我思考能力。

    小谭不一样了,班级也不一样了。

    故事所得

    最佳的教育是自主教育。而达成自主教育的途径,是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策略进行引领、点拨,甚至示范,从而以学生目前所有的特长为基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达成自我成长。

    回顾小谭的事件,家校沟通是突破口,发挥劳动能力是爆破口。用好了家校沟通的突破口,立体地勾勒小谭的形象,挣脱“晕轮效应”,发挥小谭劳动能力的爆破口,放大小谭劳动能力,让小谭在劳动中展现自己,树立自信,在劳动“三制”中,慢慢的突破自己的以往的形象,与原生家庭的暴力因子相抗衡,慢慢地剥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展现出新形象。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带动了班级同伴,使他们也产生了变化,或从农村新弱势群体变得自立,或从“小王子”、“小公主”的娇养里蜕变出来。农村新弱势儿童群体,在搭建的舞台上,探索、思考、处理、成长,最终慢慢茁壮。

    多年以后,学生未必记得课堂上学到过什么,但是他们一定记得这快乐的劳动“三制”和不再暴力的小谭,因为这是一份独特的教育,独一无二的学习经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