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7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夜细雨般的文明教育

    DMD(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病,一般在儿童期发病,造成行动不便。

    不幸的是,象山县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张一,患的就是这种病,别的孩子轻轻松松地跑跳、行走,对他却是一种奢望。

    (详见本报今日A05版)

    幸运的是,无论是拿午饭,还是上厕所、交作业,都有同学为他“跑腿”,而且“一呼百应”。

    更幸运的是,按学校传统,四年级学生应该去二楼教室上课,考虑到张一坐轮椅,上下楼不方便,全年级继续留在一楼。

    多年前,读到过湖北宜昌大公桥小学学生田晋泓的故事:他因车祸高位截瘫,一直坐轮椅求学。为照顾他,同学们主动要求且经学校同意,班级一直留在一楼,直到小学毕业。

    再早,读到过台湾著名历史学者许倬云幼年时的遭遇:他出生时肌肉有病症,手脚弯曲,行走得靠双拐。上中学时,为了照顾他,全班一直在一楼上课。这让他多年以后仍心存感念。

    一个人、一个社会如何对待柔弱者、残障者,最容易看出其文明程度。因为一个同学爬不了楼,全班同学、全年级同学陪他一直留在一楼,多数人失去了“更上层楼”的机会,却给了“弱者”尊严和自信。这就是一种文明。

    培养文明的人,塑造文明的社会,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首先要文明。学生、老师、学校,都不能以“强者”“教育者”“成功者”的姿态,打着多数人的旗号,侵犯弱者的尊严,剥夺少数人的权益。

    学校,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地方。老师,既要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学校没有展示和传播赤裸裸的“丛林法则”,而是用心保护“一名同学”的尊严。许倬云、田晋泓和张一,无疑是幸运的。这样的文明教育,恰如春夜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种子。易其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