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自选室友” 沦为排异式教育

    离新学期开学还有近两个月,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室友可能是谁——学校的APP上有“自选室友”功能。记者看到,APP上“室友互选”的页面中,新生们需要填写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否干净,早睡还是晚睡,学习主要在宿舍内还是宿舍外,有哪些兴趣爱好……每名新生都形成自己的标签,并以此来相互选择室友。

    (7月13日 极目新闻)

    根据“标签”互选室友,把选择室友的权利交给研究生新生,其实类似做法在高校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积极探索,同时,也体现出高校在管理上的人性化,折射出高校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的创新意识。不过,这种根据“标签”“互选室友”教育管理模式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负面作用更不能低估。

    撇开让学生自主选择室友,是否涉嫌地域歧视、性格歧视等多重歧视不论。众所周知,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强调“和”,一是因为有“异”,二是除实属“怪异”之外,必须存“异”敬“异”纳“异”。这也是文明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及衡量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

    具体到一些大学将宿舍选择自主权交到新生手里,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迎合时代对人的自主权的尊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室友之间的矛盾,加上方便学生交流和学校管理,可谓用心良苦。

    但作为学校相关教育管理模式的决策者、相关制度的执行者或推崇者是不是也不应回避这样一个基本常识,便是,有差异,有矛盾,才能促进新生事物的产生,使万物峥嵘。事实上,异类组合无处不在。五声:宫、商、角、徵、羽组成了悦耳的音乐;五色:青、赤、黄、白、黑组成了斑斓的色彩;五味:酸、甜、苦、辣、咸构成了人生品味。

    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是,如果让“同类”大学生如愿住在一起,设若本宿舍舍友与其他宿舍舍友之间发生摩擦、矛盾的话,如何确保同一宿舍舍友之间不基于牢固的感情基础与兄弟般的情谊,从而“枪口”一致对“外”?此外,如无记名投票决定学校组织开展的某一项评选评优表彰活动,或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发表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看法,焉知同一宿舍舍友之间不相互察言现色、暗通款曲?更关键是如果同属偏执、偏激、偏颇的性格人又同住在一起,又如何确保久而久之,他们不走向某种极端,这与教育应培养学生完整的心智、健全的人格的初衷岂不背道而驰?

    在此,笔者无意扼杀新鲜事物和一些高校推出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但根据多年观察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的经验,学校这种管理模式,离这种“大”的境界一一把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环境,具有不同理想、观念、兴趣爱好的人团结起来,似乎距离还很遥远。

    7月12日,相关学校人士介绍,这只是征集意向,最终的宿舍安排还要综合考虑。让我们拭目以待!

    王志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