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上海社会科学院赵鑫珊教授认为:城市性格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加上今天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和文化秩序相互作用的产物。城市性格的根同全体市民的素质和性格的总和有关联,离开后者来议论城市性格便是空谈、虚谈。 …… 这次,同学们以“宁波城市性格”为主题,写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宁波。 何妨吟甬且徐行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211班 鲍佳琪 甬城是一座颇具个性的城市。凉风乍起,托起被木枝遗忘的落叶,在充斥着自由的空气中起舞,繁华为此侧目,光束为此倾洒。甬城万物尽显生机,吾心到处唯见悠然。 何妨吟甬且徐行,海上明月共潮生。不似黄河那般壮阔,不类长江那般绵长,甬城的“海”是平静且深沉的。夜幕降临,甬城的海面蹁跹着星星点点的月光。流绪微笑之余,风是甬城月的远行客,慕名而来,只为目睹这场名为“皎洁”的盛宴。我放轻脚步,望着因风的吹拂而卷起的浪尖,不断碰撞、交叠,温澜潮生之感浸润心田。 何妨吟甬且徐行,胜日寻芳泗水流。如诗如画的甬城,好似婉约的宋代女词人,有着宠辱不惊、从容淡然的个性。只一眼,月湖的影便在我的脑海中沉沉浮浮了半日。白日的月湖是树影的拓印板,光束穿透叶间缝隙,尽数倒映,与正泛于湖面上的扁舟融为一体,已然是一幅天然的画卷。近看湖面上的不速之客,竟是片片花瓣,因不知其从何而来,故不必执著于它是否漂泊在月湖与扁舟嬉戏,或是卷入涟漪、沉入湖底与青石为友,抑或是在泛舟后逢合的縠纹中起舞……显然,顺其自然便是葆有随遇而安的淡定从容,而相比之下,甬城则是我们款款徐行的归处。 何妨吟甬且徐行,遥看那灯火阑珊。洒满晚霞的甬城,好似热情知性的长者,有着饱经风霜的慈祥。站在鼓楼的城门下,周遭是袂云汉雨的行人,他们每个人似乎都带了一身的故事,面露从容,步履轻松。落日余晖与天空擦肩而过,毫不吝啬地照在人们脸上,沐浴在光束中的人们,连发丝都透着金黄;城墙上略显斑驳的瓦砾与柔光碰撞,摩擦出历史厚重的质感,复古的气息油然而生。在迟来晚风的吹拂下,我不去想风火马头的城墙与小青瓦双坡的屋面,只细心体会那阑珊“灯火”。 何妨吟甬且徐行,人间有味是清欢。温文尔雅的甬城,好似“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者,有着沉稳儒雅的个性。肩披明月的我,彳亍在甬城光滑而平整的石板路,阵阵茶香从林后飘散至此,缭绕身旁。循味至此,竟是一座大隐于市的茶馆,望着砂壶中迟迟未舒展的茶叶,却随着清水的飞腾而起起伏伏,一时间似观到了人生百态——既是沉浮其间的风花雪月,亦是波澜过后的安适如常。举杯小酌,茶中藏着江南烟雨的味道,宛如春水碧于头,泛一叶小舟,画船听雨眠的触动。 风起于甬城之岸,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牵动着回忆的引绳,过往云烟如潮水般一涌而上,从甬城之“海”独有的平静深沉,再到隐于茶水的人生哲理,甬城以她的方式向我展现了个性鲜明,别具一格的甬城底蕴。 既知时间是唯一的行囊,遗忘再望,路途遥远,而甬城给予我的是信念,亦是祈盼。 何妨吟甬且徐行,笑对流年心悦甬! 甬城:流淌人心 宁波外事学校21学前2班 华晨曦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在滚滚长河里遥望的河姆渡,富有古朴民俗味道的南塘老街,在地下撒播欢乐与热腾的东鼓道,无一不体现宁波的性格。 烟柳湖畔,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石板小路。夏日闷热,忽而下起雨,滴打在透明塑料雨篷,如珍珠乱撒,雷声伴雨声,更显城市的静。雨后,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泥草味,忽地,巷子里传来收破烂的吆喝声,人们在这样的午后小憩,极为舒坦人心。 清晨,老年人在公园里打打太极,练练身体,甚是惬意。老宁波的早饭喜欢一碗咸菜年糕汤就着腐乳,年轻人为了通勤便捷,更喜欢大肉包、油条和糍饭团。 我最爱夏天的傍晚,外公外婆通常会把饭桌搬到院子里。晚饭后,院子里都是阿公阿婆的左邻右舍,坐在竹椅上,慢悠悠地扇着蒲扇,聊着天南地北。我时常走来走去,为的是免受蚊虫叮咬。这时外婆会点一盘蚊香放在我脚边。穿堂风吹过,不觉闷热,反倒是多些舒爽,软绵绵地,轻轻拂去我眉间的愁。我爱的便是宁波人的热闹,这甬城的欢腾。 其实,我更想用“脚踏实地”来形容宁波的性格。不仅仅是这座城,更是城里的人,还有城里千千万万的传统或创新的物件。我想用一样独属宁波人的记忆来唤醒,便是宁波炝蟹。小时候,我并不爱吃这样的美食,每次去奶奶家,她便劝我说“阿囡,这个哈(蟹)交关好咧”。次数多了,我也就爱上了。宁波人做这道菜可谓是上手极快的。几两盐几两酒,更是了然于心。冷藏再拿出,一口下去就着米饭,鲜味迸发出来,软绵细腻的口感,加上老酒的激发,更显鲜腴,让原来索然无味的米饭,醇香四溢。我发现宁波人过年,大转盘桌上可少不了这一道美食,刚硬的外壳下是柔软的蟹肉,正如宁波人一样,看似咄咄逼人的吴语下,是一颗脚踏实地的心。 宁波占据沿海的优势,努力发展。在货运、外贸等方面,阿拉宁波已经慢慢走向世界,宁波人脚踏实地地在外面闯荡出一番别有洞天的舞台。宁波城与宁波人紧密不可分,浪漫藏在高架上粉红的花海里,也藏在天一阁氤氲着书香的小角落。宁波城市的动、静和脚踏实地,连成一首歌,吟唱在我们每个宁波人的心里。 甬·容 慈溪实验高级中学高一(4)班 沈双 日薄西山,雾霭漫铺于三江之上,阵阵微风轻推江浪涌动。宁波,取名自“海定则波宁”即“甬”。不难看出,宁波依水而兴。“甬”也似水般,包容万物。容,也就成为了宁波这座城市的一张鲜明标签。 脚踩唐涂宋地,慢慢走回远古。远古文明的人类,大多是大河文明,那时依水而生,孕育了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明。他们种植水稻,用自然生灵养蚕缫丝。那时,自然的便捷与人们的指挥相“容”,徐徐拉开宁波的历史画卷,亮起人类文明的曙光。 自唐代起,宁波便奠定航运城市的基础。直到宋代,宁波这个内河港城市,与当时的广州、泉州一并成为中国三大港口城市,并专门设有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当英法联军的大炮轰破国门,《南京条约》后宁波成为五处通商口岸之一,正式对外开放。 也许正是因为五千年以来的历史,积淀了宁波港口城市的地位,以及对外贸易的基础。宁波坐落于东海之滨,地处长江入海口,“水”承载了宁波许多产业的兴起。因为位于咸、淡水交汇处,宁波水产养殖闻名于世。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宁波的港运事业了。宁波自古作为依港而兴的城市,承担起中国乃至世界交通运输枢纽的作用,惊人地完成了从内河港到海港的华丽蜕变。前有舟山各港货运时忙碌地来回穿梭,后有北仑免税区对外贸易的腾飞,一举成为世界的佼佼者。 宁波的包容万象,不仅仅是中西方经济贸易的往来,更体现于文化的相互碰撞。宁波很早就“容”入了西方文化的先进因素,老外滩就是很好的写照。立于高楼大厦之巅,立于立交桥下,细听嘈杂,微风捎来片刻吴侬软语。走过中西结合的小洋楼,嗅到英伦式地中海风和滚滚豪迈江风的融合之绝伦;走过遗留的传统民宅,尝到陌生而熟悉,古朴却现代的醇厚。前面就是闹市了。蒸汽腾腾的小笼包刚刚出笼,是回忆中的味蕾;香气喷鼻的豆浆刚刚出锅,是童年的鼻尖;“仙”气飘飘则锁在了慈溪杨梅和奉化水蜜桃;老宁波的隽永则封存于豆酥糖的软糯香味。 宁波这座城市,繁华万代,经久不衰,更是因为其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宁波永远不会迷失于当下的风华绝代。她跨过重重山岗,立于礁石之上,无数次用滚烫的指尖在历史石碑上烙印下一遍遍姓名。 作为新时代宁波人,我们也不会止步于此,会“容”铸前人的优秀之气,立于时代潮头,发扬“甬·容”之文化。时代的考题已经发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