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爷爷家吃玉米。 |
 |
黄瑜浠在乡下爷爷家。 |
 |
做家常菜。 |
 |
制作莎莎酱。 |
 |
吃自己做的月饼。 |
对于夏天,你的童年记忆是怎样的?这个暑假,宁波慈溪有个9岁小女孩黄瑜浠,在富有诗意的田园背景中制作着各种美食。 做农活、摘蔬果、做美食、和小羊玩耍、大树下乘凉、小河边戏水……和乡下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日子里,她把平凡的日常过成一首“田园诗”。妈妈把女儿的日常分享到朋友圈,引来不少网友点赞——“这才是童年应该有的样子!”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罗乐波 范姿妍 暑假回到乡下爷爷家 生活方式传统而本真 黄瑜浠今年9岁,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二(四)班学生。今年暑假,她跟着父母回到乡下爷爷家,在乡野之间,小姑娘提着小菜篮采摘蔬果,拿着大大的扫帚打扫院子,把自己手洗好的衣服晾晒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和邻居家的小羊亲密接触。 爷爷的地里种了很多瓜果蔬菜,小姑娘经常跟爷爷去地里采摘蔬菜,回到家一起清洗,一起烧菜,跟家人分享。 小姑娘会做的美食还真不少,大多是家常菜和小零嘴,不少美食里都藏着浓浓的乡土情。传统而本真的田园诗式生活方式,也让很多人羡慕。 夏日炎炎,窗外的知了一直叫个不停,黄瑜浠打算煮一份清甜可口的话梅花生,慰劳辛苦工作一天的爸爸。 临近傍晚,她拿起锄头,光着脚丫,走进爷爷的地里挖花生。挖了满满的一小篮,来到小河边把带着泥土的花生洗干净。回来后就开火煮花生,放进几颗话梅,很快,一份话梅花生就煮好了。 傍晚,院子里清风徐来,树藤垂落浮动,她和家人们一起吹吹风、剥剥花生,别提多惬意了。 会做许多家常菜 尤其喜欢传统节日美食 实际上,黄瑜浠会做的美食还挺多,比如毛芋艿烩萝卜、香蕉鸡蛋吐司、水果沙拉等,还会做小布丁、小饼干等小甜品。有时候周末,她会为妈妈做一份吐司早餐,凑在妈妈耳边悄悄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目前,她已经会做二十多道美食了。每逢传统佳节,黄瑜浠就会和家人一起做节日的美食。 “老师说,我们一定要记得中国的传统节日。”黄瑜浠介绍,清明节的时候,她会和家人一起包绿油油的青团,端午节时会一起包又香又甜的粽子,中秋节还会和家人围在大圆桌旁做月饼,到了元宵节就一起包白白胖胖的汤圆。 她最喜欢吃鲜肉月饼,所以中秋节的时候做月饼必不可少:“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猪油混合面粉作为油酥,然后再包裹进一团面团中,反复按压几次,就可以包馅料啦!包好的月饼涂抹上鸡蛋液,撒上芝麻,放进烤炉烤。出炉的时候甭提有多香了,外脆里嫩,我可以一口气吃好几个呢!” 受老师、妈妈影响 她爱上做美食和画画 黄瑜浠是在班主任老师和妈妈的影响下,爱上做美食的。在她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罗乐波老师进行《最美慈溪——基于文化自信下的第一学段乡土文化德育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并在班里开展一系列项目化活动。通过对慈溪当地语言文化、美食文化、工艺作品、青瓷文化、民俗风情等的项目化学习,引导孩子们发现最美慈溪。 其中的《慈溪海鲜小主厨》深受孩子喜爱。慈溪小海鲜就这样走进黄瑜浠的视野。她和爸爸妈妈走进菜场、走进海涂地,寻找和了解小海鲜,回家后兴致勃勃地下厨做饭,在爸爸的指导下,一口气做了三份家常海鲜,家人都夸她“做得不错!”,这燃起了她做小厨师的兴趣。 紧接着,老师又开始做年夜饭中最喜欢的一道菜。“从一个假期一道菜,到现在暑假的一周一菜,孩子们不仅了解慈溪地域文化,同时一个个都成长为劳动小能手。”罗乐波老师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更加理解了中国的美食文化,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同时涵养乡土情怀。 黄瑜浠的妈妈叶寻介绍,自己平时就喜欢做美食,喜欢看美食类节目。常常和女儿一起制作美食,而且自己喜欢通过摄影记录家庭日常。“小时候我在农村成长,家人邻里关系和睦,有着浓郁的亲情、乡情,感觉氛围很好。我们平时住在慈溪城区,这个暑假里带孩子回到乡下住,就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在妈妈的镜头里,女儿的日常充满童真,画面里的女儿,有时穿着日常的布裙、短衫,有时穿着古色古香的汉服,充满美感。 “我喜欢下厨做菜,就像小时候喜欢做食玩一样,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小姑娘说,自己有一个小梦想,就是想开一家冰淇淋店。她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画画,也喜欢听音乐唱歌,还喜欢去旅行,吃美食,体验不同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