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8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首宁波学子歌咏家乡的恋曲

第二届“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活动圆满落幕

同学们开心乘坐帆船出海。

刘平平给同学们作解说

    7月31日,参加当晚颁奖典礼的部分获奖选手还参加了征文大赛组委会推出的城市文化研学活动。城市文化研学活动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小学组的研学主题为“乘风破浪!探索古船与航行的秘密”,而中学组的研学主题为“赓续宋韵基因,厚植文化自信”。

    同学们仔细聆听了研学导师的生动讲解,实践体验了茶叶制作的不易和坐船出海乘风破浪的美妙。同学们和历史对话、与海洋交流,学有所长,学有所乐。

    城市研学·小学组

    乘帆船出海 探访古船秘密

    乘坐帆船出海、探究中国古船的发展历史、拼装船模了解古船结构……7月31日,30余名小学组选手前往北仑万博鱼航海中心和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启以“乘风破浪!探索古船与航行的秘密”为主题的城市文化研学一日营活动,由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午歌和资深帆船航海家洪晓骆担任研学导师。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张培坚

    打结也有大学问

    上午9点多,同学们到达首站万博鱼航海中心帆船基地,洪晓骆带领同学们探索帆船出海的秘密。洪晓骆先给同学们普及出海安全知识。

    “同学们,我手里的这两件救生衣,你们是选黄色的还是红色的?”“黄色!”“红色!”同学们答案各异。“应该选合身的!”洪晓骆告诉同学们,如果救生衣偏大,落水之后可能就会从身上脱落,从而带来危险。

    随后,洪晓骆又给同学们讲解帆船运动常用的两种绳结打法——平结和8字结。“同学们,你们猜解开这个结需要几秒?”“3秒!”“2秒!”“4秒!”同学们七嘴八舌猜测道。“来,我们数一下,准备……开始!”同学们还没开始数秒,洪晓骆已经变戏法似地解开了手中的平结,这让同学们惊奇不已,对打结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大家注意,左压右,右压左。”在洪晓骆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打结的秘籍,一个个顺利打出了合格的绳结。

    了解完帆船的秘密后,同学们穿好救生衣,分组乘坐帆船出海体验。

    “这海水像木莲冻!”“这片海里有鲨鱼吗?”“前面那座桥好漂亮!”坐着帆船在梅山湾海面乘风破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兴奋劲溢于言表。“海风真舒服!”蔚斗小学陈靖昊开心地说道。

    了解航海黑科技

    下午,同学们来到活动的第二站——中国港口博物馆,探访古船的秘密。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十分重视,特意安排出时间和同学们见面,从河姆渡到北仑港,讲述藏在里面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希望你们以后每年至少能走进一次博物馆,它能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冯馆长语重心长地给同学们建议道。

    午歌老师在课堂上则从汉字“舟”和“船”开始,结合诺亚方舟故事,和同学们探究汉字的演绎和航海的黑科技,同学们不时地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知识点,为研学作文准备好充足的资料。

    了解了古船的秘密与历史,同学们开始动手制作“绿眉毛”船模。小小的零部件精致而复杂,既考验动手能力,又考验动脑能力。

    活动最后,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中国港口博物馆,在和历史、海洋的对话中,圆满结束了一天的研学活动。

    城市研学·中学组

    览南宋石刻群

    体验制茶乐趣

    中学组的研学主题为“赓续宋韵基因,厚植文化自信”,由东钱湖文化学者、南宋石刻公园原负责人刘平平和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老师、国家二级茶艺技师楼帆担任研学导师。他们带领同学们来到了东钱湖的南宋石刻公园和福泉山茶场,感受宋韵风华。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见习记者 林桦

    穿梭古今 叹古人智慧

    从南宋石刻中感知沧桑历史

    走进南宋石刻公园,南宋史氏家族的墓道石刻展品便映入眼帘。专家刘平平通过生动的解说,给大家展开了一幅南宋画卷。

    “文物的意义在于能为我们呈现那个年代的真实信息,每一处都是历史的痕迹。”刘平平指着两匹马的石刻问同学们,能不能分辨那哪匹是公的,哪匹是母的。

    “我觉得这个是公的,因为这匹比较大!”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平平笑着介绍说,“你们看这个马侧面的花纹,印着的牡丹花代表富贵,东海海浪代表福如东海,所以这个就是公马,宋朝是非常讲究规制的年代,而母马就没有这些花纹。”同学们凑近一看,恍然大悟,无一不感叹古人的细腻和智慧。

    再往公园里走,可以看到两排石刻耸立在旁,刘平平说,这些石刻分别是文臣、武将、立马、蹲虎、跪羊,分别寓意了“忠、勇、义、节、孝”等含义,这也是当时南宋的主流意识,是老百姓公认的道德价值观。

    宁波荣安实验中学311班的鲍佳琪游览完石刻公园之后,感觉进行了一场时空穿越,感慨颇深,“虽然它们或多或少有一些残缺,但我觉得这正是它们穿过历史长河为我们呈现的最真实的状态,前人费尽心力让它们被后人看到,而后人则循着前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再次让它们重见光明。”

    采茶、制茶到品茶

    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短暂的休息过后,研学团又来到了福泉山茶场。沿着一圈一圈的盘山公路,驶向壮阔的茶园。同学们还没抵达目的地,就被一片绿意虏获了心。

    车刚停稳,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下车,置身于茶园之中。凑近茶叶就可以闻到茶的芳香。“采茶的时候注意要采摘‘一芽一叶’,这样的茶叶是最嫩的。”茶艺技师楼帆细心指导同学们如何采摘茶叶。

    半小时后,同学们的小茶篓里已收获颇丰,他们红扑扑的脸上沁出不少汗珠,但依然难掩兴奋。

    “这是新鲜的茶叶,把它们采下来是做茶叶的第一步。如果是制作绿茶,接下来还要经过摊青、杀青、干燥等工序。”工作人员一边给同学们介绍茶叶的制作流程,一边让他们拣出符合“一芽一叶”标准的茶叶,准备现场手工炒制。

    只见炒茶师傅的手不加任何防护,在250多摄氏度的锅里翻转。他要把新鲜茶叶里的水分都烘干了,再徒手压成扁平状。学生们在旁发出惊叹的声音:“这就是传说中的‘铁砂掌’啊!”

    随着茶叶在锅中翻炒,香味愈发浓烈,阵阵扑鼻,学生们从一开始害怕高温烫伤,到后面伸出手跃跃欲试。在师傅的指导下,几个学生小心翼翼地尝试了一下,清新的茶叶在指缝中流淌。接着,宁波福泉山茶场的负责人张小虎带同学们参观了自动化“制茶”设备,让他们对茶叶的生产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2班的戴舒帆在体验了采茶、制茶、品茶的全过程后,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从茶里喝出了中华文化的千年积淀,让我能更好地去保护、传承、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