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学段衔接过渡指南 助你顺利开启新学期

李江美: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宁波市名园长。

徐宪斌: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儿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宁波市基础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茅燕琴:宁波市实验小学老师,宁波市首届名班主任。

    幼小衔接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家长们为孩子入读小学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你做的努力,是孩子切实需要的吗?

    当孩子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一名初中生的时候,也迎来了成长道路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面对孩子即将升入初中,很多家长处在困惑和焦虑之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焦虑呢?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生活到底有哪些不同?

    从初中到普高,学习内容跨度大吗?开启高中学习生活,最大挑战是什么?

    一起来看看“全学段衔接”教育主题论坛上专家们的观点。

    该论坛由宁波市教育局举办,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承办。论坛旨在关注学生成长的连续性、知识的渐进性和环境的统一性,聚焦不同学段之间的科学衔接,搭建教育“引桥”,减缓学段“坡度”,助力身心平稳“过渡”。论坛邀请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领域的权威专家、名优教师围绕各学段的核心要素开展讨论,给出针对性建议。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文 杨辉/摄

    幼升小

    开学还有一周

    不妨试试这几招

    重视幼小衔接是好现象

    但要避免“开飞机式”抢跑

    每当孩子升入大班时,许多家长的话题就会从原来分享好玩、好吃的转移到你家孩子学了什么?我家孩子去学点什么好?

    李江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认为家长重视、关注孩子幼小衔接是好现象,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最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关注了幼小衔接,父母孩子之间就有了更多彼此了解、交流、表达的可能。

    茅燕琴是一位有着24年教育经验的小学老师,这期间基本都在做班主任。在她的采访调研中,首先,家长们普遍都很重视对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不断提高孩子的识字量,训练孩子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有的家长担心自己的拼音不够标准,会把孩子送去拼音辅导班。也有的家长未雨绸缪,提前让孩子练习硬笔书法,希望孩子在书写上有一定的优势。其次,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他们很重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收纳意识、时间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第三,有一部分的年轻家长意识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重要,比如孩子的求知欲、荣誉感、自制力、耐挫力等。

    但她也发现,有的家长存在一定误区,比如谈到幼小衔接,有的家长以为只要提前学习小学课本的内容,就能处处领先于别的孩子了。

    作为一名儿童研究者,徐宪斌特别关注也再三强调当下幼小衔接现状中儿童缺位的问题,由于社会竞争的影响,有一些家长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报各种辅导班,“抢跑”现象非常严重,在做这些所谓的“幼小衔接”准备的时候并没有听从孩子的意见,也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过早的“开飞机”式的抢跑,从短期看可能赢得了拉开同龄人距离的“知识量”,但从长期来看,孩子青少年时甚至成年后的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往往根源于此。所以,忽视儿童,仅靠成人外部强势干预的幼小衔接一定是违背规律的,也一定会引发消极的后果。

    你以为的“对孩子好”

    孩子真的喜欢吗?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这句话常被网友拿来戏谑家长给孩子的“自以为是的爱”,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他们是否真的觉得这是好的支持?

    嘉宾们在分享中提出,当家长的往往会打着“为了儿童”的幌子,本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更多地关注衔接的学习内容,比如艺术、奥数、英语等,认为都很重要,但是对儿童的内在感受和情感体验关注不足,倾听不够,缺乏基于儿童的立场、基于儿童的视角去做幼小衔接工作。

    例如,对大班儿童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业、规则、教师是大班幼儿感受到的主要压力源,例如担心“学不会”“回答不上问题”“作业多”“作业难”“考试不会” “学不好”会被“打”、被“批评”“小学老师很凶”等。同伴、环境、家长是次要压力源,例如担心“被打”“被排挤”“被嘲笑”“没有玩具了”,家长会“更严格”“严厉”“很凶”等。所以家长要关注到孩子这些情感上的适应和接纳,让孩子在面临小学,包括后期进入小学学习有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

    另外,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后,有向孩子提供方法吗?比如,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对孩子说:抓紧时间啊,快点把作业做好;你看看你,桌子乱七八糟,赶紧收拾好。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孩子们说爸爸妈妈就会催催催,至于怎么才算抓紧时间,怎么才算快,桌子怎么收拾才能让爸爸妈妈满意,这些家长是很少给予方法指导的。

    由于成人和孩子的视角不同,家长和孩子在沟通上容易出现问题。面对同一个问题,儿童和成人完全不是在一个频道上的,而做家长的就是要努力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视角,多和孩子共情,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

    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一年级孩子入学第一个月,有两个看似很小的问题:一是喝水,二是上洗手间。这两件事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于入学初期的孩子来说,下课能不能养成这两个习惯却是件大事。

    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日子,家长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让他们爱上校园生活呢?嘉宾们提供了几招立竿见影的方法:1、可以练练如何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让老师和同学一下子记住自己。2、练习5分钟内整好书包,5秒钟内找到指定物品。3、学会用扫把扫地,看看孩子能不能把自家楼道打扫干净。4、每天坚持练习跳绳,争取一分钟能跳到150下。如果可以的话再教给孩子几个人际交往的小窍门,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