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市内书店、文具和数码产品店内,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前来挑选学习用品,也催热了“开学经济”。记者采访发现,除了传统的辅导书籍、文具外,各类数码产品成了今年开学消费中的“大头”。此外,一些之前很少被列入“开学礼物”的“网上课程”“网络书友会员”等数字商品,也受到一些学生、家长追捧。 (8月24日《桂林晚报》) 伴随着9月开学季的到来,一年一度的“开学经济”也变得如火如荼。尽管每年“开学经济”都大同小异,但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以今年为例,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在选择学习用品、电子产品方面,都变得更加理性,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以及可以满足自己爱好和实际需求的东西,而没有像往年一样,片面地追求产品的品牌,从而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对于需要依靠父母经济支持的学生族来说,更应该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在购买各种学习用品、电子产品的时候,多考虑自己父母的收入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等。 在一些教育专家看来,家长还可以把“开学经济”和对孩子们的消费教育进行无缝衔接,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多数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还很难体谅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反而在学校容易和同学进行攀比。还有些家长,为了在新学期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可能会主动用高档的文具作为开学礼物,以此来激励孩子。但是这么做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开学经济”的过度消费,助长孩子沾染上攀比之风,不利于他们健康价值观的形成。 即便是一些学习用品非买不可,但是不要忘记各种开学消费的目标和任务,要帮助孩子培养按需消费、量力而行的意识。同时,对商家们的各种促销活动,可以适时引导孩子进行“商品过往价格调查”“同类产品价格调查”之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认识到商家常见的促销手法,培养他们理性消费的习惯,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 “开学经济”年年有,如何利用开学的契机,在为孩子挑选和购买新学期学习用品、电子产品的同时,也把消费教育贯穿其中,则是对家长教育智慧的一种考验。 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