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对外公布十年来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表示,目前,我国学生资助已形成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涵盖28个中央政府资助项目,“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为世界提供了学生资助的中国方案。 (8月30日中新网)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实现教育公平,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得了学,上得起学,最终实现上好学的梦想。这是我国教育十年来的最大进步,也是学生资助中国方案的意义所在。 学生资助中国方案具有普惠性。 《2021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生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仅能够免费享受教育,其健康成长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 学生资助中国方案具有完整性。 我国对贫困学子的资助是完整的,是覆盖其教育的全过程的。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不仅有国家助学金、原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等国家资助,还有地方政府资助和学校、社会资助。在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可以说,“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正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 学生资助中国方案具有高质量。 让贫困学生享有更高质量的资助和就学保障,是这十年来我国对学生资助的追求。资助标准不断提高,普通高中、中职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了3000元。资助范围更广,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增加到2021年的1.5亿,十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3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亿元,翻了一番。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更有质量的资助保障,已经成为普遍现实。 学生资助中国方案,书写了我国教育公平的新历史! 关育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