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仅10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撤不撤?

45位村民投票决定!

升入二年级的陈羽汐(图左)在同学的帮助下写心愿卡。

家长帮着孩子整理床铺。记者 张培坚 摄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章萍 樊莹 罗湘波)9月1日一早,余姚市鹿亭乡中心小学的7名学生坐着校车来到新学校——位于余姚市梁弄镇的红军小学报到,他们的母校从此关闭。这个撤并鹿亭乡中心小学的决定,是45位村民通过投票决定的。

    “一直希望孩子能走出大山,到教学条件更好的地方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现在终于如愿了。”学生赵婉怡的奶奶姚杏娣看着远去的校车,高兴地说。

    鹿亭乡中心小学地处宁波市四明山革命老区,学校最繁荣时在校生有800多人。但随着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山区生源快速流失,到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全校学生仅剩10人,有的一个年级仅有1名学生。

    鹿亭乡中心小学是留还是撤?这成了个难题。几经考虑,余姚市政府决定将决定权交给村民们。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余姚市教育局组织了工作小组,并委托甬上幸福成长研究院邀请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组建团队开展调研,由45位村民投票决定学校去留。45位村民中,大部分为学生所在家庭成员。

    最终,余姚市政府根据村民的投票结果和专家的建议,决定撤并鹿亭乡中心小学,把7名孩子送到临近的梁弄镇红军小学读书,其他3名孩子则由家长自主送到其他学校读书。为让7名学生更快融入新环境,红军小学不仅安排了免费的校车、舒适的学生宿舍,还配了夜间值班老师和生活指导老师。

    除了鹿亭乡中心小学,四明山片区另外两所学校同样面临撤还是留的难题。四明山镇中心小学,50-60名的学生规模,周边有成熟的花木产业带,人口吸附力稳定。大岚镇中心小学,在校生稳定在40-50名,祖辈带娃居多,出行十分不便。

    在调研220位村民的意愿后,政府决定尊重大多数村民希望保留学校的意愿,用行政力量促进教师流动,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协作型教共体,其中四明山镇中心小学与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风校区、大岚镇中心小学与第一实验小学,实现教育教学上的指导和帮扶。

    余姚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林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通过调研与村民投票的方式,初衷是真正实现村民自主选择,让孩子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偏远地区‘袖珍学校’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宁波这种因地制宜,把决定权交给老百姓的做法,给全国提供了一种破解难题的新解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对宁波这一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