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天杰 受访者供图 |
27年坚守农村教育,27年攻坚克难,他孜孜不倦地行走在追逐教育理想的道路上,扎根一方水土,兴办一方教育,培育一方人才。他就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校长毛天杰。 从1995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毛天杰先后在慈溪市桥头镇职成教中心学校、桥头镇教育办公室、桥头初级中学任教,2019年参与新学校(即浙师大附属慈溪实验学校)筹建,积极探索义务教育与高校合作办学、跨区域合作办学的新路径。在27年的农村教育追梦路上,他心中始终清晰地镌刻着一个信念:做一位好老师、好校长,生于一方、奉献一方。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从小就有教师梦 自豪做了母校校长 毛天杰生于1976年,是慈溪市桥头镇人。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毛天杰从小就有做一名老师的梦想。1995年,他从慈溪市锦堂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桥头镇,成了一名教师。那一年,他才19岁。 2006年,毛天杰出任桥头初级中学校长,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桥头初中是我的母校,而若干年后我成为母校校长,那一刻我是自豪的。我喜欢农村的淳朴,也喜欢这里勤奋的老师和孩子。”毛天杰说。 初到学校时,面对学校硬件设施差、教职工整体凝聚力不强的情况,毛天杰用行动鼓舞大家。桥头镇初级中学教师王晓威回忆:“那时候,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数九严冬,毛校长永远都是最早到校最晚离校的人,他给学校老师们作了榜样。”巡逻校园、视察早读午休、检查食堂、和教师交流……这些都是毛天杰每天必做的功课,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有整整九本校园问题发现笔记。 毛天杰认为,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确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办学理念,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效果。为拓宽农村初中的办学路径,综合考虑学校情况,毛天杰提出“和谐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办学理念,提炼出“双培养、双突出”的办学目标,即培养健全人格,培养健康体魄;学习能力突出,个性特长突出。 学校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在这种氛围中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在市级的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来,该校形成以拳击、篮球为“龙头”,其他项目协同发展的体育特色办学模式,学校成为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省重点县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点。有了辛勤的付出,学校的成绩接踵而至,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用爱与责任关怀同事 他愿当老师们的“家人” 有一年,桥头初级中学的一位外地年轻老师得了重病危及到生命,得知消息后,毛天杰号召大家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他带头捐上慰问金。 当那位老师病情相对稳定转回家中时,毛天杰一次又一次地到访,因为他知道外地教师在这里没有更多的亲人朋友,学校是他最大的后援团。后来这位教师的家属到校表示感谢,毛天杰只是笑笑说:“我不是只以校长的身份关心他,我更是他的家人。”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外出培训的老师突然身体不适却临时无人照料,他连夜亲自去接;老师的孩子得了疑难杂症,他帮助求医问药;老师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问题,他会亲自到场帮助解决…… 以情换情,以奉献推动奉献。教育是情感的事业,在困难时给予帮助是最珍贵的,会深深地刻在情感深处。在这样的团队氛围下,全校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着共同的教育事业努力着。 发挥大学、政府、学校合作优势 创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2019年暑假,慈溪市教育局领导找到毛天杰,让他筹办一所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该项目是慈溪市重点工程,同时又是慈溪市第一所与高校合作的学校。面对一片杂乱的工地和一堆蓝图,作为创始校长,毛天杰深感压力和责任的重大。在建设校园时,他每天在工地里,从硬件到软装,都凝聚着他的心血。2020年9月,一所全新的学校正式投用。 在筹建学校的过程中,毛天杰不断学习与思考,他定下目标:积极发挥大学(U)-政府(G)-学校(S)合作优势,秉承“弘通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办学模式、管理模式、教育模式,逐步构建“着重基础、着力发展、着眼未来”的“弘通教育”课程体系。培育一所特色鲜明、品质卓越、人民满意的九年一贯制标杆学校。 作为校长,他深知学校发展的根本是教师的发展。当时,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总体比较年轻,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高学历化确实给学校发展带来活力,同时也向学校提出挑战。 面对教师队伍“无教学骨干、无教坛新秀、无学科带头人”的困境,他带领学校积极开展教研组文化建设,搭建教师成长的高平台。借助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优势,学校依托浙师大的强大专家团队,精准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常驻顾问日常指导,每个月专家进课堂,进行课堂诊断、精准点评,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优质平台。此外,还成立特级教师工作站、名师带徒教师培养平台、班主任工作室等提升教师素养和能力。 完成重点课题、教师论文获奖、优质课获奖、获评宁波市骨干班主任……尽管学校才成立两年,教师专业成长呈现出可喜局面。 在教育教学上,学校坚持以“弘通教育”理念为引领,围绕以培育“身心健通、才艺精通、思维灵通、志向远通的‘弘通少年’”为核心的育人目标,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弘通”润德的德育品牌。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出发点,从行为教育入手,通过国学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改变班级和学生评价方法等措施,用班级文化建设激发学生自主性。 办学两年来,新学校解决了慈溪城南区域就学难的问题,教学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短短两年就达到51个班级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