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有特色的乡村学校,培养有担当的学生”

在乡村土壤中,培养孩子独特的美

杨峰和学校门口的“担当”。 受访者供图

镇海区中小学首届德育小课现场观摩活动在澥浦中学召开。

    每天早上,师生们走进校园,第一眼看到的,是校门对面几十米距离处矗立着的“担当”二字;每天晚上,师生们走出校园前,最后一眼看到的,是校门内侧大大的“责任”二字。

    “在学校里,做有担当的老师,育有担当的学生,走出校门,成为有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这是镇海区澥浦中学校长杨峰的办学理念,他将这种理念显化于校门口的醒目标志,内化于学校的课程设计,点点滴滴改变着乡村孩子的面貌。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在乡村教育土壤中

    提升师生的幸福感

    在仁爱教育集团九龙湖分校今秋投用之前,澥浦中学是镇海区唯一一所农村中学。全校700多名学生,绝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孩子们的父母多为工业企业职工,很多人工作三班倒,没有足够的精力陪伴孩子。

    基于这样的学情,2020年赴任的校长杨峰在调查研究之后,提出“办一所有特色品牌的美丽乡村学校,培养一批有担当的澥中学子”的理念。于是,有了后来的“明志”德育课程,有了率先在初中学校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大体育”课程。

    上半年,镇海区德育和体育现场会在澥浦中学召开,这是对学校德育、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肯定。课程创新,直接受益者就是学生,澥中培养一批批健康、阳光、自信、有担当的农村学生,杨峰因此获评浙江省“春蚕奖”。

    从镇海区仁爱中学、骆驼实验学校、立人中学、尚志中学,到澥浦中学,20年间,杨峰从一名体育老师,成长为体育名师,再一步步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如今,他致力于在乡村教育土壤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担当精神。

    “接地气”的德育课

    很快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每周一至周五早上7:40-7:50,10分钟德育小课;每周六中午12:15-12:45,30分钟德育中课;每周一下午,还有40分钟的德育大课;再加上开学第一课和毕业最后一课,这是澥浦中学架构的明志德育课程。

    在这个课程体系里,有校长的开学第一课和毕业最后一课,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德育小课,有学生为主的德育中课,有老师为主的德育大课。时间保证、参与人数多,慢慢地,教育的功能开始显现。

    德育小课时间短,以小切口、贴近实际、生动活泼等为基本原则,有“时政新闻眼”“榜样人物”“班级团建”等不同主题,有时学生讲述,有时老师主导。日积月累下,大家养成了关心时事新闻、关注榜样人物、关心班级建设等习惯。

    德育中课由年级组确定主题,学生提前准备,周六中午课后服务时间内具体展开,同学们或讲演或讨论,渐渐培养起落落大方的演讲和组织能力。

    肖鑫彤同学在上学期的德育小课心得体会中说:“每天早上10分钟的德育小课让我感到开心,因为这些课都比较有趣、丰富、不重样,有时充满乐趣,有时会被感动,有时产生敬畏之情。”她说半学期的德育小课让她学会反省,也让她认识了不少榜样人物,知道他们为国家、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并为之感动,团建活动则让她学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持续推进德育课程建设,确实能够感受到学生在文明礼仪、基本常规和理想信念方面都有挺大的进步。”杨峰说。

    懂规矩、体质好

    他带领学生通过体育实现“双赢”

    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构筑“2+3”课堂教学模式。“2”指两节行政班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为基础必须内容,突出“学、练”特点;“3”是指“大体育”课,每个班每周会有3节大体育课,“大体育”课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能力及特点进行项目化、层次化的分层分组运动专项技能教学,突出“练、赛”特点,实现以练代学,以赛促练。这是澥浦中学创新“大体育”课的主体内容。

    除了每天一节体育课,学校还开发中午和晚自习前两个时段各20分钟的体育休闲时间,每天上午3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这样,每个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能达到1小时50分钟。周六校园对外开放安排1.5小时主题式体育竞赛,周日家庭亲子体育要求1小时活动。总体算下来,学生每周能达到700分钟的体育运动时间。充足的运动时间,保障“大体育”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

    为了检测“大体育”课程运动效度,学校与大学合作开展采用运动设备检测下的“精准教学”评价,利用穿戴设备采集学生运动数据,实施运动质量监测。

    而从更加直观的角度来说,“大体育”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学校有序化。全校师生在集合、列队、出操等各方面愈加规范,大课间,学生在30秒内能有序完成从教室到走廊的排队,3分钟内能够从教室到出操指定地点,跑操和素质练习动作标准规范,队列队形有序。食堂就餐、夜自习放学、学生集合时都会排着整齐有序的队列。“学生从体育的序的能力,能够渐渐迁移到做事之序、思维之序及发展规划之序上,这样的影响更加长远。”杨峰表示。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在全国青少年普遍薄弱的引体向上项目上,澥浦中学整体水平名列宁波市前茅,学生近视率2021学年上一学年下降一个百分点,排球和篮球已成为学校特色品牌,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篮球基地,排球队获宁波市排球比赛冠军、省赛第六名等。

    立足乡村学校实际,创新德育、体育课程,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任澥浦中学校长2年来,杨峰一直行走在探索之路上。“教育部制定的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学生,所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个大的方向,做好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杨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