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0届高中毕业师生合影。 |
退休快20年,奉化教育界依然有他的传说。 教高中数学,他是宁波一顶一的名师;当班主任,他把学生送进清华、北大;分管教学做副校长,他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如今,79岁的王志学依然牵挂着教育事业,谈教育改革、谈“双减”政策,研究高考数学题,对上门请教的师生倾囊相授。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已成他融入血脉的做人准则。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李蓉 乌雯雯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79岁退休老教师喜欢做题仍在工作 上周,记者采访奉化退休教师王志学,不在他家,倒是在他工作的地方。 腰板笔挺、精神矍铄,穿着白衬衣黑西裤,79岁的老爷子步伐坚定,领着记者来到他在智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办公室。 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和一沓草稿纸,草稿纸上工整记下解题思路,笔迹清秀。“退休这么多年了,放不下,没事就喜欢研究数学题,每天做两道,对大脑也有好处。”王老师退休十多年,现在还有师生来请教。 快80岁了,王志学仍在工作。他所在的宁波市奉化区智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机械配件、五金配件的公司。之所以来到智升机械,缘于一段40多年的师生情。 “厂子是我1980届毕业生办的,他在浙江大学做教授,2008年他要去日本做访问学者,一时半会找不到人管厂子,想到我了。”王志学一接手,就是十多年。他把在教学上的钻研劲儿、拼搏劲儿,用到管理工厂上,让这个原本不过100人,年产值几千万元小厂做到了年营收上亿元的规模。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接受了邀请,我就把这件事做好,现在厂子扩大了,有190多个工人,也为就业做点贡献。”王志学不管当老师,还是当工厂管理者,永远把做人摆在第一名。 把“教书匠”做成“教学的艺术” 他带出不少清北毕业生 王志学是慈溪人,1944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原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师范大学),之后分配到奉化二中,成为一名数学教师,之后辗转奉化中学、奉港中学等校。因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及家长爱戴,王志学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奉化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看起来,他的教师成长之路平平无奇。深究下去,平凡的教师岗位让他做成了“教学的艺术”,普通的师生关系也让他处成了“亦师亦友”的伙伴情谊。 “1967年,刚分配到奉化二中,和学生一起吃住在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国家重视教育事业,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了还在备课,复习资料是自己编写、刻印下来,发给学生的,不像现在有成套的教材和题库。”王志学一门心思投入到教学中,他深知光有文凭,光靠教师头衔并不能让学生信服,真正能“镇”得住学生的是,老师的人品和实力。 年轻的王志学老师刚站上讲台,就寻得秘诀,源于他的求学道路。 “家里穷,我的老师把我从家里带到学校,跟我讲读书能改变命运;我个子小,劳动课上,学校教导主任一把接过我的担子……那时候的师生和亲人一样。”这些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故事,王老师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心绪翻滚。 基于师恩,当了教师的王志学也特别关注穷人家的孩子。每年暑期,他戴上草帽去家访,把他们拽回教室。没钱交学费,就向学校申请免去学杂费;生活有困难,就从微薄工资中抠出来贴补学生……在他心里,再难也不能难住学生,再困也不能让他们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凭着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师生关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志学带出不少清北学生。他们有的投身国防,有的奉献在科研一线,有的成为城市管理者,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的身份在变,但不变的是感念师恩。直到现在,王志学还不时收到学生的问候。 拒绝有偿家教,把教学经验倾囊相授 他说,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是师者尊严 1999年,56岁的王志学从教学一线退下来,成为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这一次,他的工作对象变成了老师。王志学把30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除了教学教法,他也把为师风范言传身教给年轻教师们。 “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做事要先学做人。”“做学问扎扎实实,做人要实实在在。”“教师不光是书教得好,你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能够引领鼓舞学生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年以后,学生想到你依然备受鼓舞,依然还会有所启发,这才是真正的老师。”……王志学把为师尊严刻在骨子里。退休之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请教,开出高额时薪让王老师辅导;还有培训机构想请王老师“出山”,均被他拒绝了。 “辅导孩子,我不收钱。只要学生想学,老师就该好好教。如果学生课堂上没学会,课后还要花钱找老师辅导,这不是老师的羞耻吗?”性格耿直、为人忠厚的王志学老师想不通这事。 退休之后,他依然关心教育事业,关注教育改革,关心“双减”政策,他认为“双减”落地最关键的是教师和课堂。 “以数学教育为例,老师对学生学情要有充分的了解,数学题目要精选。老师也要分析钻研题目,要懂得这个题目的命题和解题思路,考察内容等,再用巧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如果是重要题目,还要举一反三选择类似题型,让学生练习。”王志学说,这些教学方法老师们都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全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上。 “一个老师如果心里没有学生,不投入精力、情感和时间去钻研教学,那他的教学是机械的,呆板的,没有灵魂的。这样的课堂没办法启发学生,也没有真正的教育发生。”王志学对教育的热爱深入骨髓,如今他最感欣慰的是学生依然记着他,无论什么时候想起他,都觉得这是一个优秀的、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