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是凉山孩子能走出大山最好、最直接的机会”

支教归来,若有机会未来还会再见

2021年9月10日教师节庆典上沈志霞(左一)和学生合影。 受访者供图

沈志霞与木里中学徒弟次珍扎保(左)。

    她是姜山中学副校长、宁波市物理学科骨干教师沈志霞,2021年8月,她以普通教师的身份,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中学(以下简称木里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后被木里县教体局任命为木里中学名誉副校长。一年里,从教学(高三两个班)、教研到管理,她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也感受着木里的文化和地域特色。

    一年支教工作结束,她回到宁波,但木里中学的点点滴滴给沈志霞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次去凉山,也呼吁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帮扶,教育是那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最好、最直接的机会。”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想要放弃读书的孩子

    在她鼓励下重拾热情

    在离开木里前的一晚,沈志霞来到班上学生张华林家里。张华林家离学校较近,但就算如此,车行半小时后,还需要再爬半小时的山才能到达。

    家长很热情,但沈志霞看到,学生家里十分简陋,张华林睡的房间被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木板搭的床,另一部分放置着家里的各种农具,“第二天离开木里时,我给他发了微信红包,让他自己买点东西,但他拒收了,他告诉我暑假会打工挣学费。”

    尽管一年来物理成绩有了大幅提升,但张华林的高考成绩依然没有达到本科线,在和老师、家长商量后,张华林放弃就读大专院校的机会,决定复读一年。这个暑假,他在高山牧场挖菌子,挣一些复读需要的费用。微信上,张华林依然会和沈志霞保持联系。

    事实上,在沈志霞刚接班没多久,有一天晚自习结束,张华林一边走一边告诉她,自己成绩不太好,不想读书了,高中毕业打算去开挖掘机。但沈志霞对他说,即便是开挖掘机,大学毕业和高中毕业会也不一样。这句话张华林听进去了,后来便开始认真复习备考。

    “孩子们真的很可爱,他们非常尊重老师,也渴望走出大山,只是有时候觉得没希望想放弃,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予鼓励,并在学习上真正地帮助他们,他们是会坚持下去的。”沈志霞说。

    每年,木里的初中毕业生有2000人左右,能进入木里中学读普高的只有500多人,这也是当地唯一的普高,所以木里中学的学生在当地都是比较优秀的。然而即便这样,高考本科率也不高,2014年以前甚至是个位数,2014年以后,随着政府、学校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升学率逐年提升,今年本科上线创历史新高,达163人。

    经过一年的了解,沈志霞对当地的教育情况颇为清楚。一年内,她不仅做好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还给高三年级的教师、备课组做教学指导。“也许不能掌控最后的结果,但至少得承担起支教老师这份殊荣,因此我每一天都认真工作着。”沈志霞说。

    年轻的次珍扎保老师成了沈志霞的徒弟。师徒双边听课成为教研常态,一学年共听课50多节,听完课就提出优缺点,共研共学,共同进步。

    当地人对教育和老师的尊重

    让她在教学上充满热情

    在木里中学一年,沈志霞感受到当地对教育的重视。木里中学可以说是木里县城建筑“最豪华”的地方了,学校的设施设备也很不错。

    还可以从一些细节看出,当地人对教育和教师的尊重。比如教师节那天,学生穿上民族特色服装,站成两排欢迎老师的到来,每位老师都能收到鲜花等小礼物,然后由学生接到会场。会场里,学生们进行歌舞表演,然后是优秀教师表彰。

    周末或节假日,沈志霞会外出走走,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与风俗人情,有时候遇到小困难求助当地人,对方一听说她是木里中学的老师,是从宁波来支教的,都表现得特别友好。

    木里中学还有一个颇有特色的感恩教育——冬至节的一碗羊肉汤。冬至那天,学校食堂采购二十多头羊,全校师生每人一碗羊肉汤,老师们其乐融融分享一年来的收获和对来年的期盼。“这里还有寓意,希望走出木里的孩子们,以后能够再回到木里,建设木里。”沈志霞说。

    “在姜山中学工作20多年,一直处在一个小圈子里,来到木里一年,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年重新唤起了我对教育的无限热情。”沈志霞说。

    促进东西部协作

    让帮扶结对学校互动更频繁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沈志霞还力所能及做好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姜山中学与木里中学原本就是帮扶结对学校,随着沈老师前往木里中学支教,双方的互动更加频繁。

    这一年里,在沈志霞的牵线下,姜山中学开启为木里中学高三学生捐助爱心牛奶和学习用品活动,共计资金2.5万元;木里中学24名家境不好的高中生得到结对,帮扶资金4.8万元。

    沈志霞还带领支教团队到木里县列瓦镇棉布村进行森草防灭火宣传教育,同时为当地农户送上爱心物资4000元;利用休息日开展“情牵木里 守护长海子”的环境公益保护活动等。

    跨越木里多个乡镇送帮扶物资,从李子坪乡、克尔乡、固增苗乡、水洛镇,到俄亚大村,沈志霞走过崎岖山路,走进乡村,更知晓民风民俗,升华支教精义。“刚到木里时,感觉处于犄角旮旯的木里县城太小,然而当我们深入木里县腹地,看到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大山里的乡镇、村庄,看到农户为了求学、就医、购物,风尘仆仆赶往县城时,我深切感受到,在我眼中的小县城也是木里人民心中的都市。我于是放宽眼界,周末闲暇之余,坐在扎昌街临街商店里,看人来人往,欣赏大山里这一派祥和、喜庆的生活画卷。”

    如今,宁波市姜山中学与木里中学已签订5年对口帮扶协议。两校今后就学校管理发展、教育教学、教师专业素养、教科研、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将开展更多交流活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