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点赞好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农村娃带上了领奖台 她拓宽孩子们的人生路

带孩子们训练。受访者供图

人物介绍

推荐理由

邱晓芬 36岁

象山县实验小学 体育老师

象山县田径优秀教练员

象山县优秀教师

她是象山县实验小学的体育老师。2019年8月,她来到象山县定塘镇中心小学,开启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涯。三年里,她把一群不擅长体育的农村孩子带上了县运动会的领奖台,让他们更有自信;她点燃了学生的体育梦想,拓宽了他们的人生路。

    “既然来了,我就得把他们带好。”这是邱晓芬初到象山县定塘镇中心小学支教时的想法。那时候的她没有想到,很多学生的人生,会因为她的到来而改变。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见习记者 林桦

    “我一定要带着他们走上领奖台”

    瘦小的身躯、怯生生的眼神、不流利的表达……邱晓芬见到这些孩子后,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里的孩子跟城里孩子的差别很大,他们大多不敢大声说话,见到老师眼神也比较躲闪,感觉没什么自信。”邱晓芬意识到,眼前的这群孩子是多么需要外界的肯定和支持。

    邱晓芬很快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县田径运动会。每年象山县都会举行一次大型的县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共有三十多所学校参赛,往年定塘镇中心小学的成绩一直徘徊在三十名左右,这样的成绩让学生对运动也越来越没信心。邱晓芬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支教的这三年里带着他们走上领奖台,让这个学校的孩子们感受收获胜利的喜悦。

    但是要让基础水平并不好的学生突飞猛进,又谈何容易?邱晓芬于是抓紧时间“找苗子”。在平时的体育课中,除了授课之外,她仔细观察哪些同学擅长短跑、长跑,哪些同学对跳高、跳远有天赋,然后一一挑选出来,组成20多人的田径队。每天下午放学的4点到6点,就是他们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

    2020年的县运动会上,学生们的成绩比往年提高了不少,但邱晓芬并不满足,她认为大家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立刻投入到下一年的备战状态里。

    到了暑假,邱晓芬不想浪费这宝贵的训练时间,主动提出每天来学校继续给学生训练。邱晓芬家住丹城,每天来回就要花费近一个半小时,而且家里还有两个小孩,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当时定塘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余辉十分感激邱晓芬对孩子的帮助,但也善意地“提醒”:“你自己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如果你来学校加班,学校也没有这笔经费能补贴给你。”

    邱晓芬显然没把这个“提醒”放在心上,她觉得这就是她的本职工作。于是,在2021年的暑假,她每天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从丹城开车到定塘给学生训练。考虑到暑假天气炎热,她就把训练时间调整到了晚上的6点半到8点半。绿茵场上,一声声响亮的口哨,二十多个挥洒汗水的小学生,一阵阵鼓掌和欢笑声,这是邱晓芬和定塘镇中心小学训练队的学生们在2021年暑假里最美好的回忆。

    “第九名!我们获得了第九名!”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2021年的县运动会落幕,定塘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还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看着之前胆怯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领奖台,邱晓芬不禁热泪盈眶。

    “这是以前从来都没想过的事情。”校长余辉说,邱晓芬简直创造了学校的一个奇迹,让全县师生都对他们刮目相看。

    “我就是要抓着她不放手”

    林语(化名)是定塘镇中心小学田径队的一员,也是被邱晓芬一眼就选中的“田径苗子”。从2019年开始,不管风吹日晒都坚持训练,一天都没有停歇过。

    2021年,就在邱晓芬满心期待她能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大放异彩的时候,林语的妈妈却突然提出:我们不参加训练了。

    邱晓芬一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着急,她不想让一个极具田径天赋的孩子就这么放弃。她立刻和家长取得联系。原来,林语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和外公外婆妈妈住在一起,每天由外公骑着电瓶车接送她上下学。暑假训练完的时间已经是晚上8点半了,她妈妈担心夜晚看不见路,接送不安全。

    林语妈妈不善言辞,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无奈。邱晓芬立刻表示,以后送孩子回家这件事,她包了。“我就是不希望她放弃体育,我就是要抓着她不放手。”

    之后每次训练结束,邱晓芬先把林语送回家,自己再回到丹城。这时候往往是晚上7点了,但她心里没有一点埋怨,只是每天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2021年7月宁波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林语获得三项全能第二的好成绩。开学后她被选拔进入宁波少体校,进行更加专业的训练。在后来10月份的县运动会上,她的成绩不负邱晓芬所望:跳高第二名,跨栏第一名……

    从那之后,林语更加努力地训练,林语的妈妈看到孩子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更加支持孩子的这个爱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邱老师,本来我们农村的孩子机会就比较少,也没想过未来她能做什么,现在多好啊。”林语妈妈动情地说。

    “你们继续努力, 以后我们田径场见”

    除了林语,很多学生都在邱晓芬的带领下对体育项目产生了很大的热情,他们每天自觉地训练,把点滴进步当作生活里最大的乐趣。

    转眼三年就过去了。邱晓芬带的学生们变得更高更壮了,也更加有精气神了。已经登上过领奖台、获得过嘉奖的他们也比以前自信多了。2022年6月,上完最后一节课,邱晓芬就到了该回丹城的时候。

    “你为什么要回去,你能不能不回去?”一听到邱晓芬要离开了,几个小女孩开始抽泣。

    “这三年我见证了你们的成长,以后不管谁来带你们,都不能懈怠,我们约定好,田径场再见。”作为体育老师的邱晓芬不想哭哭啼啼地告别,希望拿出平时训练时勇敢坚强的那股劲来面对离别。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