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教师的班主任生涯中,多少都会遇到几件学生私拿别人财物的事情。班主任若是沉不住气,用力太猛,反而抓不住关键,既查不出事情的真相,又在激烈的情绪下和学生拉开了距离。 宁海县华山小学的王坤老师坦言,走马上“任”第一年,他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但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提升,目前,他已经能妥善处理好这类事件,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美乐 特邀班主任 宁海县华山小学老师 宁海县骨干班主任 王坤 【故事背景】 钱包不见了 在我还在乡镇学校当班主任时,因为学生父母教育观念薄弱,班里时常发生学生财物被同学私拿的事情。 一次体育课后,梅红(化名)跑到我办公室,沮丧地说:“王老师,我的钱不见了。” 我一听,马上问道:“你把钱放在哪里?” “我把钱包放在课桌里,里面有五十元钱。上节课还在的,这节课回来就没了!”听了她的讲述,我想起梅红后面就坐着励雪儿(化名),杨小辉(化名)离梅红的位置也不远,上节课就只有他们留在教室补作业,嫌疑较大。 我告诉梅红先别着急,我会处理这件事的。走进教室,我提高了嗓音说:“班级发生了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将目光扫到了杨小辉和励雪儿身上。杨小辉和往常一样,没有多大的反应;而励雪儿的眼神有些异样,看到我的眼神开始躲闪。我严厉说道:“钱不可能自己长脚跑掉的,有拿过的自己最好站起来。”所有同学都盯着我看,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还没有两分钟,励雪儿就大叫一声:“老师,钱包在这!”班里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励雪儿。此时的励雪儿涨红了脸,小声地说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书包里。” 一下课,我就把励雪儿和梅红带到了办公室。励雪儿坦白了自己拿钱的行为,并真诚地向梅红道了歉,并表示下次绝不再犯;梅红为了维护励雪儿的尊严,在全班面前撒了一个放错钱包的谎言。 【我的思考】 背后的原因 孩子偷钱的动机很多,比如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引起孩子叛逆,导致情绪反弹,继而出现了偷钱现象;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通过窃钱表达我缺爱了;家里的钱,大人默认孩子有需要可以自己拿,导致孩子无意识地“拿”……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扭曲的金钱观。 故事中,励雪儿的表现是一种无意识地“拿”行为。经了解,在家里,励雪儿父母将一些散钱放在家中的一个抽屉中,告知她缺钱了就可以在抽屉里拿。后来,励雪儿看到前桌同学课桌下有钱包,也无意识地去拿这位同学的零钱。她对于这种“拿”已经形成了习惯,潜意识并不觉得是偷。假如没被发现,这样的“拿”次数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将会酿成大错。 作为班主任,需查出盗窃案的真相,学会和学生交心,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窃钱行为归根结底是价值观念问题,父母、老师都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和孩子沟通窃钱行为的弊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我的行动】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励雪儿事情过去没多久,我们班举行了一次“金钱的主人?还是奴隶?做一个正确获取金钱的好少年”的班会课。课上,我讲述了世界名著中出名的四位吝啬鬼:《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以及《守财奴》中的葛朗台。由于受到金钱的蛊惑,他们丧失人性与理智,将唯利是图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这四个人的行为?我还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私拿父母钱,那种胆战心惊的感觉,至今还留存在心中。但事后,我的所作所为还是被发现了,主动和父母道歉归还了钱。 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了对名著中吝啬鬼的看法,都觉得沉迷于金钱,做了金钱的奴隶,是愚蠢的行为。有些同学也讲述了自己曾经偷钱的故事。我表扬了这些敢于说出自己糗事的好孩子,鼓励他们试着把钱还回去,虽然有些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敢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同时,我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进行讨论,他们总结出很多观点。比如,学会暗示自己,不是自己的钱不能拿;合理支配金钱,不随意使用;通过正确方式获取金钱,比如帮父母做家务获得报酬…… 寻求家校联动 “有时孩子未经我们允许拿钱,我们也没引起重视。”不少家长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班会课后,我还在班级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亲爱的各位家长,你们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孩子。最近我们班发生了几起失窃事件。原因很多,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位的思考。孩子窃钱并不是一件无可救药的事情,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折射出我们没有好好树立孩子的金钱观呢?我们是否告诉孩子金钱来之不易?我们是否告诉孩子想要获取金钱,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让我们一起行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刚发完,就有不少家长发信息过来,讲述了自己的疏忽导致的一些问题。话里话外,都透露出他们会重视这个问题。 班主任说 当发现孩子偷钱的行为后,首先是找到偷钱背后的原因,而不应该急着通过强硬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在处理窃钱的过程中,尤其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让其他同学主观认定这孩子是小偷、惯偷。试着去理解孩子的行为,用自己的师爱,让孩子迷途知返。教师的期望,教师的宽容,永远比批评和责骂更有威力。而家长则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取报酬,让孩子体会到金钱来之不易。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