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九月,新一批的一年级小萌新进入校园,目前开学已过大半月,一年级学生对小学生活适应得如何?孩子们在学校里过得快乐吗? 本报针对我市一年级新生家长做了个线上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27份,其中男生家长占54%,女生家长占46%,男女比例较为平均。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见习记者 林桦 通讯员 俞文琴 数据调查 上学拖延、上课不专注的男生更多 为提前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家长认为在上学前有必要进行幼小衔接,熟悉小学的作息和习惯。本次调查中,有78%的家长表示孩子在上学前接受过幼小衔接教育,22%的家长则表示没有接受过幼小衔接教育。有79%的家长会为孩子制定生活作息计划表。 上学后,孩子们的适应情况如何?在“你的孩子能按时起床吗”问题上,选择“经常”的家长有86%,选择“偶尔”的家长有14%,选择“从不”的家长不足1%;在“你的孩子能在9点前睡觉吗”问题上,选择“经常”的家长有53%,选择“偶尔”的家长有41%,还有近6%的家长选择“从不”,在“上学要迟到时是否仍然慢吞吞穿衣服或吃饭”问题上,仍有11%的家长选择“经常”,其中男孩子“拖延”的比例稍多于女孩子。有31%的学生家长表示,孩子偶尔会说不想上学。 “不过,孩子们忘性大,就算偶尔闹腾下,也不影响他们喜欢校园生活。”一位家长说。调查中,我们看到,超过九成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是喜欢上学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适应得还不太理想?选择“学习习惯”“自理习惯”“上课专注力”这几个方面的都有四五成的家长。有意思的是,选择上课专注度不理想的男生家长比女生家长多了13%。家住鄞州的辰辰妈妈回忆过去的一年级生活,感慨说:“我儿子不是课本落下、就是作业落下,每天不重样,老师还要经常打电话来。” 家长吐槽 每周一上学前都要哭一顿鼻子 每到周一,在象山县实验小学读书的男生小李(小名)就会哭一顿鼻子。小李妈妈说,孩子周一虽然都会醒得特别早,但出门前总会使出浑身解数,一会儿说自己头疼,一会儿说自己肚子疼,希望妈妈心软,助他“逃学”。 “其实在幼儿园的时候,他就有这样的情况,经过周末的休息就懒散了,周一总是会闹腾几下,央求着我不要去上学。”小李妈妈说,以前她有时候也会顺着孩子,但是现在上小学了,她必须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在到了学校之后,小李就不闹腾了,乖乖听从老师。班主任老师提到小李时,总觉得他是一个乖宝宝。可能就是因为太“乖”了,所以开学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让小李妈妈哭笑不得的事情:小李竟然一整天都没有上厕所。问他原因,他扬起天真的小脸说:“因为老师没让我们去上啊。” 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大不相同,从一个学习生活都有老师“盯着”的状态,到大多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很多一年级学生都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因为在幼儿园的时候都会有老师提醒上厕所,但是上了小学,这就成了‘自主行为’,孩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小李妈妈说。事实上这不是个例,另一位家住鄞州的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在刚上一年级时,如果老师没提醒喝水,他可以一整天不喝水,每次带去的水杯原封不动带回来。开学两个星期后,就生病发烧了。 班主任说 管孩子像“打地鼠”要时刻“盯梢” “多年没上一年级课,半条老命要没了,不是在帮他们抓虫子,就是在抓孩子进教室的路上。”开学一周后,鄞州区堇山小学俞文琴老师在朋友圈开玩笑的一个段子说出很多老师的“真心话”。 宁波市李惠利小学102班班主任孙丹丹老师笑言,送走六年级学生,迎来一年级萌新,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班上,好几个孩子喝水、上厕所是不分时间。上课时,讲着讲着突然有个小孩走上来说要去上厕所,连举手环节也没有。上学第一周,因为很多萌娃还保留着幼儿园的习惯,会发生各种哭笑不得的事。比如上课时有的学生会把脚搁在凳子上,下课时男孩子喜欢打闹。就算老师强调了,他们听过也会忘记。” 象山一所学校的班主任蒋老师告诉记者,班里有个女生身材高大得像高年级,一开口说话就头头是道,活脱脱的小大人模样。但没想到,开学后她喊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生的名字。“年年,你坐住了!” “年年,不许用脚去绊同学!”蒋老师每天“盯梢”年年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没少操心。 “管理一年级班级,就跟‘打地鼠’一样,纠正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又出现了。所以我要一直在教室里盯着他们,一刻都不敢走开。”孙丹丹表示,一年级的知识量其实是很少的,所以开学第一个月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行为习惯。习惯先养成,再谈学习,就会顺理成章了。 专家分析 上小学是孩子的“第二次社会性断奶”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叶建松表示,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是“第一次社会性断奶”,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就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孩子会面临更多转变。比如学习内容、作息时间、校园环境等变化。 “小学更注重集体性和规则意识,因此每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都需要一段有效的适应期。而家长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成长。六七岁时,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自理能力、自我约束都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建议家长朋友牢牢把握关键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视鼓励和引导,给予孩子更多的信心。”叶建松说。 市名班主任、宁波市曙光小学吴望舒老师也表示,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在一年级起始阶段尤为关键,她建议年轻班主任要坚持“知行合一”的理念。 “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入学后要做什么,怎样做才是对的、好的。“行”就是要重视训练,学生从了解要求到自主达成,离不开实践训练。比如下课铃声即将响起,班主任要坚持协同该节课老师一起提醒学生换书,上厕所,喝水等。 当然,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要立足生活多示范,少包办。对于比较稚嫩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多一份耐心与宽容,及时鼓励他们小小的进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成长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