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实践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团扇
体验 非遗之美

小记者体验植物拓印。

小记者拿着自己的作品合照留念。

    一片树叶,经过敲击,在白色扇面上浸染出不同层次的绿,然后制作成一把古风团扇。近日,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和居敬小学的小记者们参加了现代金报小记者编辑部组织的小记者研学活动——体验非遗草木染汉扇。两个小时的公益研学活动中,小记者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用植物敲拓印,把一片片叶子留在了团扇上,也体验非遗之美。

    认识蓝印花布

    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203班

    杨玗欣(证号2218466)

    指导老师 何冬娟

    你知道蓝印花布吗?假期里,妈妈带我参加了小记者非遗研学活动,了解了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我们来到蓝印花布艺术馆,里面有精美的娃娃、包包、衣服……都是美丽的蓝色。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用一种叫蓼蓝的植物印染的,一块漂亮的蓝印花布需要染上十几次才能成功,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贵在坚持。

    终于到了体验的环节——做汉扇。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蓼蓝叶子放在垫的纸上,再盖上一块白布,用小锤子轻轻地敲着白布,渐渐地,白布上出现了我喜欢的树叶图案。我把印好图案的布粘在扇架上,剪去多余的布,精致的汉扇就做好了,每个人都有了一把独一无二的扇子。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认识了蓝印花布,学会了做汉扇,真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旅途。

    研学之旅 

    奉化区居敬小学208班

    何佳吟(证号2218107)

    指导老师 殷葵州

    假期,我和姐姐一起参加小记者的活动。

    中午,我们早早地吃完了中饭,穿好鞋子准备出发。爸爸妈妈开着小汽车把我们带到金溪山茶花乡村创客基地。我们游览了很多地方,小朋友也慢慢到齐了。村长先生给我们介绍了本地的农产品,带着我们参观,还带我们去做扇子。我们把叶子放到布上,对折后用锤子轻轻地敲打一会,打开两层布,就会有一张薄薄的膜,把膜撕掉。然后会用到剪刀、木圈和胶水。把木圈放在布上先画一个圈,用剪刀剪出,再用胶水把布贴在木圈上,团扇就做好了。

    做汉扇

    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207班

    应雨蔓(证号2218482)

    指导老师 李亚红

    假期,妈妈带着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

    到了那里,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印染的知识,还教我们做汉扇。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我们把老师围在中间,听得可认真了!

    终于轮到我们了,我迫不及待地从老师手里接过材料。首先,我把叶子有规律地摆放在布上;接着,把布对折,再用锤子有节奏地锤一锤;最后,我把布打开,奇迹出现了:叶子居然不见了!叶子去哪里了呢?原来它被印在布上了;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把布粘在模型上。一把别具一格的汉扇制作完成。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团扇研学之旅 

    奉化区居敬小学301班

    沈硕(证号2218114)

    指导老师 柳威

    你听说过蓝印花布技艺吗?如果给你几片叶子、一块白布,你能制作出美丽的图画吗?

    来,跟着我的文字来一次神奇之旅吧!

    张剑峰老师是浙江省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也是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这次活动由张老师亲自给我们讲解。

    工作室让我们大开眼界,艺术作品琳琅满目。我发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只有蓝白两色,就好奇地问张老师原因。张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解释,这个颜色是用叶子染出来的!古人用蓼蓝的叶子做成植物染料,白色棉布放进染缸里,反复浸染漂洗,染成深浅不一的颜色。这种蓝色不会褪色,并且很环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蓝”,指的就是蓼蓝,它是一种植物。

    我们古人可真聪明啊!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眼睛看到了精美的作品,耳朵听到了有趣的知识,下一项,就是让小手动起来啦!

    叶片经过小木槌击打,白色扇布就浸透出翠绿的颜色。哇!真是太神奇了。我们小记者都按捺不住好奇与兴奋,咚咚咚地开始制作自己喜欢的图案。张老师告诉我们,敲的时候不能太用力,不能把叶子敲碎。在小木槌的轻敲细打下,各种用叶子拼的图案跃然布上。那深深浅浅的绿,如同朝气蓬勃的春色,映着我们开心的笑脸。我们做的团扇不仅漂亮、可以扇风纳凉,板蓝根叶片还有防蚊效果。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拥有这样一个宝物呢?

    制团扇

    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203班

    王文宇(证号2218464)

    指导老师 何冬娟

    团扇起源于中国,团扇的面上,有的是花,有的是诗,还有的是草。今天,我也来制作一把特别的团扇。

    张老师拿一片板蓝根叶子放在白色扇布上,然后把布对折,再用小锤子轻轻地敲着叶片。这时,张老师说:“一定要轻轻地敲哦,如果太重,它会被敲碎的,直到叶汁全部染印在扇布上,就可以了。”看着张老师做得那么有趣,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试一下。我们学着张老师的样子,拿几片板蓝根叶子放在白布上,然后对折,再小心翼翼地敲打着叶子。呀!叶子上的汁真的印出来了,翠绿翠绿的,可漂亮啦!

    扇面设计好了,接下来就是裁剪组装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把画好的扇面剪了来,然后拿来万能胶把扇面粘贴在扇架上,就这样,独一无二的团扇制作完成啦!我开心地拿着做好的团扇去给张老师观赏,“呀!你做得可真漂亮,真棒!”张老师说。听了张老师的赞赏,我美美地笑了。

    体验非遗文化 

    奉化区居敬小学203班

    江博宇(证号2218084)

    指导老师 李玲君

    我和爸爸一起参加宁波晚报(现代金报)组织的小记者实践活动——体验“非遗草木染汉扇”。

    走进非遗工坊,扑鼻而来的是草本木染料独有的清香。蓝印花布艺术馆里陈列着芭比娃娃、旗袍、马面裙、香包……虽然只有蓝白两种颜色,但是真的很漂亮。“板蓝根叶片有抑菌、防蚊的效果,用这种叶片制作团扇,不仅美观,还可以保护小朋友免受蚊虫叮咬。”张老师把一片叶子放置在白色扇布上,对折包裹住叶片,然后用小锤子敲击叶片,把汁液浸染在白布上。

    “敲的时候一定要温柔哦,可不能太使劲,把叶子敲碎了。”张老师的声音很温柔,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小记者们都认真地听着张老师的讲解,眼睛紧盯着制作过程,生怕漏下了哪个过程。

    轮到我们上场了!我们认真回忆着张老师的介绍及制作过程,有模有样地开始了:有的小朋友用大小不一的叶片组合成绿色的蝴蝶,有的用叶片组合出灿烂的笑脸。一片片树叶让小记者们脑洞大开。扇面做好了,最后一步就是组装成团扇。小记者和家长们一起动手裁剪、粘贴,组装成一把把漂亮的团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成果,小记者们既收获了知识,也学会了团扇的制作。

    我的非遗研学之旅

    奉化区居敬小学203班

    孙睿晨(证号2218082)

    指导老师 李玲君

    假期里,我参加了现代金报小记者的研学活动。

    我们到了一间全是挂满蓝色花布的地方,张老师说那些布都是她亲手染出来的,太神奇了吧!我看到有芭比娃娃、香包、大人穿的裙子和围巾……看到这么多的作品,我举手问老师:“这些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于是,张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另外一间手工教室,桌上已经准备了手工工具,可以让每一位小记者体验手工制作团扇。张老师先讲解制作过程和做示范。认真听完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动手做了。我取来板蓝根叶片放在白色扇布中间,对折包住叶片,然后用小锤子轻轻敲击叶片,一定要轻轻地敲哦。只见汁液浸染在白布上,敲击出了不同层次的绿色。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们用剪刀剪出圆形,再用胶水粘在竹圈上,扇子就完成啦!最后,所有的小记者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工作室留影合照。

    回家的路上,妈妈说:“植物拓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印技术历史悠久。”我觉得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以后我要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来开阔眼界。

    那难忘的一抹绿色 

    奉化区居敬小学208班

    蒋馨瑜(证号2218106)

    指导老师 殷葵州

    假期,我去参加了汉扇研学活动。大雷山脚下物产丰富,有悬崖上的蜂蜜,有大雷山的雨前龙井,还有就是一片片用来染色的树叶咯!

    我们认真听了教授的讲解,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那绿色的树叶是天然而环保的染色材料,可以染成经久不变的天青色。

    我观看了教授阿姨极富创意的作品,比如天使玩偶的衣服、蓝色马面裙、抗疫必胜的创意染画。我被那些热爱和坚持传统艺术、讲求创新、不断追求艺术高峰的艺术工作者深深地折服。

    最让我激动的是,我也可以动手制作一把团扇,用树叶染出它的花纹与色彩。教授给我们亲自师范,耐心生动地给我们讲解:“小朋友们,一定要把这个叶子当成最亲密的朋友,温柔地对叶子说,‘我要把你敲成最美的样子咯’,它就会乖乖听你的话,它是有生命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周都是木锤子敲击的声音。我小心翼翼地摆好叶子的形状,是我最喜欢的莲花形状。然后有节奏地温柔地敲出它的轮廓,敲出它的模样。

    终于,团扇做好了,绿色真的变成了青色,那真是天地间最美的颜色。

    组稿老师 庄婷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