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师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的灵魂变得有趣
她是这样的点灯人

人物介绍

张红 42岁

海曙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

曾获得宁波市优秀教师

海曙区首届名班主任

推荐理由

她勇于创新,不怕吃苦,是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是同事眼中富有艺术才华的“张导”。

    “我一般不去想这件事完成会有多么累,只想着眼前这一步怎么去解决。”“当被动接到任务时,我习惯了‘事中学’,寻找主动、积极的生长点,进步就是这样来的。”“在做活动时,我会不断地产生想法,总结理念,这就是一种收获,不然可能只会收获‘我好累’。”张红老师在采访中思维活跃、金句频现。

    1999年毕业的她,前13年的“最青春”时光在余姚农村度过,乡村小学淳朴的人文环境和相对匮乏的教学资源,炼就了她纯粹的教育初心和勇于创造的教育个性。2012年来到海曙外国语学校后,她不仅在自己班级的“一亩三分田”里精耕细作,还在更大的平台上释放出敢挑重任的吃苦精神和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成了家长们信任的老师,师生心目中的“张导”。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善共情能理解

    学生喜欢和她讲悄悄话

    张红老师的班上,每个学生都有周记本,那是孩子们和张老师讲悄悄话的地方,也是张红在班主任岗位上22年辛勤耕耘的带班技巧之一。

    “年轻时总有这样的疑惑:那些临近退休的女教师,为何总能用几句细声细语的悄悄话,让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大个子顺从地听了话。而今,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干了20多年,才慢慢有所悟。”张红说,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唯有心意相通,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成长。

    她让孩子们把开心的、不开心的事,用笔谈的方式写给班主任老师看,内容可以无所不包。每篇周记,张红都会仔细地回复、点评,有时候,红色的批改内容比周记本身还长,那里面,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心理困惑的引导、同学交往的指导等,这是师生之间最好的沟通。

    有时候周五忙到最后一刻,累得已精疲力尽,但突然想起还没读完学生们写的那些悄悄话,张红会毫不犹豫地留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班级管理,没有绝对的方法论,更不是简单的经验谈,有的是基于真心为孩子着想的细心与用心。”张红善于“共情”与“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差异,她是孩子们的陪伴者而非改造者,日常相处时,促膝长谈间,一起玩、一起笑的那一刻,师生间的信赖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善于“在玩中育人”

    班级活动又多又好玩

    班级里开展厨艺大赛,课桌上摆起了电磁锅,同学们炸肉丸、炒青菜、煮面条等,一个个小厨神引来全班艳羡的目光,极大地彰显了“劳动光荣”。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家校联动、共享美味佳肴的同时,班主任张红又适时开展“食文化”主题班会,从食材的四季有别、烹饪的色香味美感,讲到医食同源的健康理念,让学生们的收获远不止是舌尖上的美味。

    像这样的班队活动,张老师常策划、常举行。比如,在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来临前,让同学们分享各地的节日习俗,感受中华民俗文化;开学时转来了新同学,全班举行一场迎新联欢会;配合学校“光盘”行动,班上开展“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演讲比赛……张老师善于“抓时节”“抓时机”“抓主题”,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丰富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体验。

    谁都知道举行活动比较“烦”,从撰写活动方案、置办材料,到各个环节的沟通、对接等,班主任要操心方方面面。但张老师宁可累点、忙点,也要多办活动。一方面,她认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地的关键一环,而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劳动教育等育人工作,肯定是最高效的;另一方面,“我也想让学生玩得好一点”,现在的孩子忙得没有时间玩,所以,张老师不仅从不占用班级的活动课,而且把每一节活动课都上得有声有色。

    不惧辛苦“跨界”

    愿做孩子们的点灯人

    张红老师是个话剧迷,业余时间最喜欢看剧放松。她把这项个人爱好带入了班级,让孩子们从小感受艺术的魅力。

    其实,一开始是“无心插柳”,张老师指导孩子们排了个童话剧《狐狸和乌鸦》,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够在校艺术节上展示风采,没想到这些一年级小朋友在台上的表现让全校师生惊艳!这之后,校运会开幕式、校园课本剧排演、学校周年庆的演出等,同事们都会想到张红。她成了学校的“艺术老师”“张导”,取得的成绩也很亮眼:

    2016年央视“童心进校园”节目组进校,孩子们的经典诵读《木兰辞》得以在央视露脸,还得到了鞠萍姐姐的指导;2018年秋,海曙外国语学校的朗诵表演《梦游天姥吟留别》,代表宁波市参加了全省“唐诗大会”的比赛,一举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张老师接到参赛任务时只有短短不到20天的创排时间;2021年春节,张老师编导的年段师生合作表演的抗疫主题节目《致敬,英雄》受邀登上了甬派春晚……

    对张红老师来说,“跨界”并不容易,每个节目在排演中涉及的领域有多广,她这个“草根编导”要学的东西就有多少。但她说:“我一般不去想做这件事会有多累,只想着眼前这一步怎么去解决。”这也得益于她早年在余姚三七市镇三所乡村小学的从教经历,由于当时教学资源的匮乏,身为语文教师的她兼任过音乐老师、英语老师、美术老师等。没有教具,用泡沫板、电脑刻字等,自己做;不会弹风琴,自己学,好在读师范院校时学过钢琴,音乐基础还是有的。“当时就是这样,条件比较艰苦,但也看到了很多淳朴、美好的东西。”这不仅坚定了张老师教书育人的初心,也培养了她勇于创新的工作能力。

    如今,加班加点成了张老师的家常便饭,一项项任务接踵而来的时候,张老师真的会废寝忘食。但每一次看到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孩子们,她说“幸福感还是盖过了一切”,因为艺术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灵魂变得有趣,她愿做这样的点灯人。

    让工作变得有趣

    她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一路引领和陪伴,让张红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信赖。在学生眼里,张老师是“说一不二”的,“雷厉风行”的,“谈笑风生”的,“博学多才”的……班主任日上,孩子们用稚嫩有趣的诗歌、深情诉说的PPT故事,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在同事们口中,张老师则是“热情、阳光”的,因为她乐于分享。无论是教学中的体验感受,还是课堂里的点滴经验,张老师都会真诚表达,乐于交流。作为校班主任工作坊的一名“导师”,她也活跃在工作坊的“练兵”中,参与讨论,陪伴操练,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而在张老师看来,这些也是自我成长的一种方式,“和同事、同行的交流中,我也会学到很多啊”,有点理想主义的张老师,总是化被动任务为主动学习,在“事中学”成就了她的达观和热情。她说:“‘情怀’一词,不敢宣之于口,却至今仍涌动在胸口。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是让工作变得有趣的秘密武器!”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

    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