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们学习古法造纸技艺。 |
 |
一名小女孩在展馆参观。 |
 |
镇海区崇正书院学生们走进消防队。通讯员供图 |
有别于传统的观光度假,这个国庆假期,不少家长愈发青睐“探究式学习”的研学。孩子们参加科学探索、户外露营、文化体验,在实践中增强学识,既玩得开心,又能学到很多校内学不到的知识。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向玉婷 胡静 方秀炆 朱丹 董娇 张瑞琪 非遗文化研学 探究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吗?它需要多少道工序呢?一棵竹是如何以纸的生命形态重新启程的?一叠叠纸又是如何变成了一本书?国庆期间,天一阁博物院特别推出了以“一本书的诞生”为主题的一日研学营活动,活动开展3期,70余名青少年报名参加。 本次研学营通过“纸说非遗”了解纸张由来、“纸为竹生”制作传统竹纸、“色随心动”为纸张添彩、“巧夺天工”做回活字印刷匠、“墨韵流芳”做回雕版印刷匠、“纸上流年”制作线装书籍六项研学课程,带领青少年体验古法造纸乐趣,发现中国汉字之美,感受纸张传递的大千世界。 在奉化棠岙古法造纸文化中心,孩子们了解到各式各样的造纸工具、各种书写记事材料和棠岙古法造纸技艺,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对古法造纸流程中的抄纸和晒纸环节进行观摩和现场体验,亲手制作传统竹纸,并在其上喷印不同图案,领略色与纸融合的艺术美感;在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的专业老师讲授了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术的历史渊源和线装书籍的制作方法,孩子们现场体验了雕版印刷技术,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把所有纸质成果装订成册,亲手制作出一本古色古香的线装书籍。 科学主题研学 探寻自然现象的奥秘 10月5日,记者探访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在一处“零碳实验”互动体验区,几名小学生正在跟着老师操作科学装置及材料。现场,他们用-196℃的液氮碰撞100℃的热水,近300℃的温差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液氮“火山”。接着又制造了云朵、白雾、小型闪电、空气涡流等自然现象,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力量的认知。 据场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十一假期限时开放的项目之一,也是第六届“好奇星科学节”的活动内容,共有八大特色主题活动。“拯救地球”科普剧把物理知识融入与怪兽斗智斗勇的真实情景中,创造一个充满科学魅力的舞台;“持续再生”工作坊秉持“新时代环保美学”理念,通过专业老师指导孩子亲手完成“再造纸”“塑料包包编织”,提高环保意识,收获“变废为宝”的快乐;“树的一生”气味电影,将12种气味与精彩有趣的电影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每个银幕前观影者的感官…… 俞女士当天带着5周岁的女儿前来,她希望能从小培养对科学、宇宙、海洋、人类、环境等兴趣爱好,以及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心,这样的沉浸式研学,在假期游玩的同时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探索兴趣,寓教于乐。“女儿对宇宙馆和海洋馆非常感兴趣,以往都只是在立体书里看过宇宙和海洋的构造,今天实地看到了两个场馆十分新奇,和我交流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转规律,也交流了涨潮退潮等原理。” 露营研学 分享秋日收获的喜悦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度假方式逐渐从跨市、跨省游转变为本地游、周边游。选择城郊露营作为新的休闲方式,而露营+研学也随之“火”了起来。 今年十一假期,新希望余姚初新营地举办了一场“去野,趣野”的露营+研学活动。在活动现场,以往由家长准备、家长包办的出游活动变成了孩子们挥洒汗水的学习过程,从搭建天幕、固定帐篷到水稻收割、大糕制作,从草木扎染、竹艺编制到飞盘竞技、橄榄球赛,孩子们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打造露营基地、制作晚餐点心、开展团队配合。 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自己收获的稻谷中特意挑选一把稻穗作为活动纪念,一位家长说:“现在的孩子接触农耕劳动的机会太少了,这些我们小时候习以为常的劳动,应该让孩子们也体验一下,才能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该营地负责人张晓波介绍:“以农田为教室,将露营活动与研学活动中的劳动教育、美学教育、协作能力培养相结合,是我们研学课程赋能露营基地的一次新的尝试。既满足了家长希望能够带孩子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目的,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劳动、合作的快乐,体验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色研学 追溯历史感悟红色精神 浙东小九寨“中共浙东临委驻地”红色基地自2021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这里既有青山绿水,自然生态,又有红色底蕴、非遗体验。 十一长假,浙东小九寨红色基地的研学营,每天爆棚。前来参加红色研学的孩子们,穿一身红军服、忆一段红历史、走一趟“长征路”、吃一顿“忆苦思甜餐”、扔一颗“手榴弹”、练一回小身板、打一场“游击战”。 学校里组织的红色研学也不少。 “我时常在电视上看到,消防员叔叔们在火灾中逆行,用自己的使命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今天在这里,亲眼看到了泡沫消防车、登高云梯,亲身试穿了消防服,实在是太震撼了!”在国庆节期间,镇海区崇正书院五年级师生代表、家长志愿者走进了镇海区骆驼消防救援站,进行实践研学活动。大家在消防员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消防车、详细地了解了消防车的种类、功能等,以及各类救援器材在灭火救援任务中的用途,同时学了扑救火灾以及如何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 “我穿上消防服以后,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压迫感与负重感,很难想象叔叔们穿上这样厚重服装,还要攀爬高楼、救护伤员、喷水灭火,太不容易了!”506班吴坤儒同学说道。 镇海区鲲池小学组织学生们在大市内开展少先队红色研学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去保国寺、海防历史博物馆追溯历史,参观张人亚故居、陈寿昌烈士纪念馆等,走红色道路、访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