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展示缝制好的香囊。 通讯员供图 |
在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学校应当如何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呢? 10月19日下午,余姚市凤山小学举行了2022年秋季学年劳动技能决赛。和以往的活动有所不同,现场除了设置整理书包、叠被子、钉纽扣、水果拼盘等常规的劳动赛项,还有缝制甘秋香囊、包药香饺子之类的特色项目,一边学习劳动技能,一边学习中药知识,感受传统文化。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胡金波 针线活不是女孩子的专属 当天下午2点不到,学校体育馆热闹起来。经过班级、学校的层层选拔,近百位劳动小达人分批入场,参加决赛。年级的不同,同学们参加的赛项难易程度也有差异。 一年级是整理书包、二年级是叠被子、三年级是钉纽扣、四年级是水果拼盘……但要说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五六年级段学生比拼的内容,分别是缝制甘秋香囊和包药香饺子。 金秋又至,桂花飘香,五年级的小选手要完成的赛题是“把秋天留在香囊里”。现场提供了布料、剪刀、针线、绳等工具,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缝制一个香囊,再往里面塞上艾草、藿香、吴茱萸、金银花、桂花等干香料,既考验眼力又考验灵敏度。 第一关是穿针引线,老观念里针线活是女孩子的专属,但现场男选手们用行动打破了大家的老观念。 501班的魏晨浩,是班上公认的天赋型巧手艺人,新学的东西老师教一遍就会了,而且动作娴熟。比赛当天,尽管他有些紧张,缝制布料的时候线迹有些乱,但很快调整状态,出色完成了作品。 “艾草、藿香、桂花等中草药放入香囊后,散发的辛香之气通过鼻腔吸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对内分泌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进入人体还有舒缓神经作用,让紧张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我要把完成的作品带回家,好好保管!”501班的康思涵说,以前都是在一旁看着妈妈缝制东西,而现在自己也会了,很有成就感。 “劳动让我更独立” 到了六年级的包药香饺子时间,根据比赛规则,馅儿和面皮都是学校提前准备好的,小选手们要在15分钟内包好10个饺子,形状美观,不破皮、不露馅。 “这个馅儿好丰富,有猪肉、胡萝卜、芹菜,还有小茴香。”一些孩子眼睛很尖,一下子看到里面有中药材。其实,茴香馅饺子容易出水,不好包,大家试着将饺子皮轻轻捧在手心,然后用筷子夹点肉馅放饺子皮中间,再把筷子沾上水,顺着饺子皮的一边涂上半圈,一边把皮边轻轻地捏合到一起。 601班的欧阳今宜六岁的时候就在厨房看奶奶如何包饺子,特别是外侧皮形成褶折,很考验功夫。她也是边看边学了好几年,才熟练掌握。凭着这身手艺,她成功入围劳动技能决赛。“劳动虽然会累,但我从中发现了乐趣,让我成长了,让我更独立了。”欧阳今宜说。 为什么举办这样的活动?余姚市凤山小学副校长孙静静解释道:“生活技能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习的一课。现在大部分孩子,从出生起就被爸爸妈妈捧在手心,劳动的机会相对少。我们在学校里开展这样的活动,正是希望他们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劳动技能训练,在家里也能做家务,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她还提到,这次比赛,学校开拓创新中医药特色劳动项目,自在让大家深入了解各种中药材的价值,以赛促学、寓教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