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轮滑 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304班 刘童瑶(证号2213161) 指导老师 马建新 |
 |
咖啡屋的一角 北仑区岷山学校505班 黄昱涵(证号2217059) 指导老师 刘燕君 |
 |
我爱劳动 宁波杭州湾新区世纪城实验小学504班 胡昊腾(证号2209935) 指导老师 陈亚静 |
走进奉化博物馆,与千年文物近距离“对话”;参观宁波市急救中心,学习急救知识;来到城管义工展厅,学习用废弃的横幅缝制环保袋;参观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了解粮食的“前世今生”……“小记者 大课堂”公益研学活动带小记者们走进社会,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 奉化研学一日游 海曙区雅戈尔小学605班 王乐雯(证号2200765) 指导老师 叶晓萍 早上,天气虽然不太好,但我却非常开心,因为我要去参加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组织的奉化研学游。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老师组织了有奖猜谜语活动,我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真是太有趣了。 到了目的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根圆圆大大的,高耸着的,灰不溜秋的大烟囱。带队老师说:这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现在的奉化博物馆是由以前的奉化热电厂改造而来的,这根其貌不扬的柱子,正是咱们奉化博物馆的象征性标志。我顿时对这根柱子肃然起敬,它让这座博物馆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也见证了奉化的巨大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我们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博物馆,去探寻馆内的珍稀文物。珍宝馆内有东汉青釉绳索纹瓷罐,讲解老师说它将中国烧制青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还有一件馆内最大的文物,“像船不是船,走在路中央,行会游行中,主角就是我”,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哈哈,它可是制作工艺最复杂的文物——民国木雕船鼓。这两件文物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呢,太让人惊叹了。 下一站老师带我们去了非遗馆,馆内集合了奉化地区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收录了四个国家级非遗文物,有奉化布龙、宁波走书、布袋和尚以及奉化红帮技艺,真让我大开眼界。我们还体验了如何制作酒酿。我把酒酿装入陶瓷罐,用保鲜膜包好,放进牛皮纸袋里,带回家给爸妈尝一尝。 最后一站,老师带我们攀登了黄贤森林公园的海上长城。天放晴了,站在烽火台上远眺,远处的海面上波光荡漾,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我们尽情开心地玩耍着。 活动结束后,我依依不舍地乘坐大巴车返回了。虽然很累,但我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奉化博物馆里的国家级文物,与千年文物近距离“对话”,学习了奉化丰富的非遗文化,登上了黄贤海上长城,一路探索,一路欢笑。 车窗外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为我制作的酒酿披上了一层金纱,我的心里也被阳光照得暖洋洋的。 为生命赢取时间 海曙区博泽学校501班 罗艳阳(证号2215872) 指导老师 胡嘉玲 这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宁波市急救中心,参加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研学活动。 抵达目的地后,老师将我们领到四楼的教室里。在这儿,老师先给我们看了一个关于心肺复苏的微视频。看完后,我不禁感叹,人类的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同时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心肺复苏的知识。当看见有人昏迷时,首先要在他的耳旁大声呼唤他,如果他没有反应,便将他的下巴向上抬,保持气管通畅,然后双手按住病人的胸腹,双手成垂直式,向下按压。 看完视频后,老师又带我们来到一楼的车库里,这里停着好几辆救护车。在救护车上,我认识了氧气袋、氧气罩等救护设备。 参观完后,老师又让我们实践如何“救人”。完成后,我们每人都得到了一个急救包和一张证书。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生命有时转瞬即逝,救人时一定要快!一旦救援时间拖长,病人就会有危险。希望人人都有一颗“救人”的心,多一份爱心,病人便少一丝危险。 爱心初体验 鄞州区东湖小学201班 李兆功(证号2218608) 指导老师 陈素飞 妈妈告诉我,小区广场有一个义卖活动,义卖得到的钱可以帮助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忙让妈妈报了名。接着,我便翻箱倒柜,开始收集义卖要用的东西:用了几次的小汽车、益智玩具小魔、好玩有趣的减压板,还有好多好看的绘本故事书。我在妈妈帮助下,为这些义卖物品一件一件地贴上标价牌,然后整理到箱子里。 终于等到了义卖那一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现场。哇,好多的小摊主已经早早地开始摆摊了。我也迫不及待地布置好自己的摊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开始大声吆喝。“快来买呀!”“快来买呀!”我的大嗓门叫卖声果然很有吸引力,摊位前陆陆续续来了好多顾客。“请大家献出爱心,帮助更多的小朋友!”我热情地向小顾客们介绍着我的物品。热心的叔叔阿姨们听着我的介绍,都很慷慨地付了钱,买走了小朋友们喜欢的物品。 义卖活动很快结束了,虽然我的嗓子都快喊哑了,可是,心里真的很开心。虽然我的力量很有限,但只要心中有爱,再小的力量也是爱! 变废为宝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306班 杨林可(证号2216296) 指导老师 蔡恒权 趁着国庆假期,我和其他小记者一起来到城管义工展厅,学习用废弃的横幅缝制环保袋。 得到任务之后,大家立刻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制作中。首先,我们用剪刀把一条长长的横幅剪成一块一块的来当“袋面儿”,这就考验我的“剪裁”功力了,裁长了浪费材料,裁短了缝合接不上。不过作为咱学校的“动手之星”,这点小活儿不在话下,我三下五除二,这“完美”的袋面儿就做好了。 接着就是最难的“接缝儿”环节了。缝制过程状况百出,有的同学被穿针引线困住了手脚,有的同学差点把桌布一起缝了带走,而我好几次都戳到自己的手。虽然我的制作过程也是状况百出,但好在我“经验老到”。先用粉笔在底下画一条线,顺着线把边边对折,再拿出穿好线的针缝合袋边,最后把袋子一翻,环保袋制作完成!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经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环保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参与这样的环保活动,让人人都成为环保高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粮食安全小卫士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311班 黄紫宸(证号2216320) 星期六的早晨,秋高气爽,我们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一行人来到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参观学习。 来到馆内,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关于粮食的文化。她从粮食的发展历程、名人事迹到粮食的播种、收割、晒干、运输和存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了解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还让我认识了很多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农具,增长了见识。 现场参观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排高高大大的稻谷烘干机。听老师介绍,这些烘干机一次能烘干12吨稻谷,既能解决阴雨天气不能晒稻谷的困扰,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稻谷的产量。 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也了解了我们宁波地区只有小部分的粮食是自给,大部分需要采购,所以我们要爱惜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一起成为粮食安全小卫士。 奇妙的博物馆之旅 鄞州区学士小学205班 毛瑞平(证号2203752) 指导老师 方雨露 今天,我作为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参观了宁波博物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恐龙化石展区,里面有很多形态各异的恐龙模型,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高大威猛,有的张牙舞爪,还有的憨厚可爱。 走进恐龙化石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角龙骨架。角龙的体型很胖,根据化石骨架,我们可以想象出它走路很笨重,却又十分憨厚可爱。 再往前走,有盗蛋龙骨架和恐龙蛋。盗蛋龙体型娇小,而这几颗蛋却比较大,呈橄榄形,排列得十分整齐。 接下来看到的是马门溪龙骨架。哇!马门溪龙脖子好长,整个身躯像钢铁侠一样高大威猛,一只脚就有我六七只手那么大,真的太强壮了! 我们接着往前走,一边的玻璃柜里摆着一些化石。这些化石里的恐龙羽毛奇形怪状,里面的昆虫外形和现在的昆虫很像,这些古老的昆虫基因真的好强大哦! 博物馆讲解员老师说:“恐龙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化石是古生物形象复原的主要依据之一。”我觉得真的太奇妙了!
|